學習|姜仕坤,用生命向貧困宣戰

“還來不及感謝他,人就沒了。”停下手裡的活,肖長青望著縣城的方向喃喃道。

2016年4月12日下午,“翠華晴隆”政府網站的一條消息打破了所有人內心的平靜:“中共晴隆縣委書記姜仕坤同志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於2016年4月12日6時40分在廣州暨南大學附屬醫院去世。”

肖長青是晴隆縣大田鄉村民,也是原縣委書記姜仕坤結對幫扶的貧困戶。他說,消息是縣裡的幹部打電話告訴他的。他記得,那天大田鄉趕場,他的電焊鋪子生意特別好。

学习|姜仕坤,用生命向贫困宣战

這是2011年的2月,姜仕坤在晴隆縣馬場鄉馬場村與群眾座談,他的心裡裝著民計民生

肖長青第一次見到姜世坤,是在去年。

2015年7月,晴隆縣第一輪遍訪貧困村、貧困戶時,姜仕坤來到大田鄉大田村鷂子組貧困戶肖長青家。

“家裡條件怎麼樣,收入來源是什麼?”

“會做什麼,有什麼特長?”

…… ……

肖長青後來才知道,這個高高瘦瘦、身上夾克舊得有些發灰的人,居然是縣委書記。那次,他也記住了這位“縣裡最大的領導”的一句“只要你有信心,我們幫你”。

肖長青成了縣委書記姜仕坤的幫扶對象。

得知肖長青懂電焊會鉗工,姜仕坤當即協調了1萬多元資金,為他購置了一套電焊設備,在大田街上租了一個門面,隨後又協調供電所接通電線……幾個月時間,縣鄉幹部幫著肖長青張羅起了一個電焊鋪子。

“家裡孩子還小,以前只能在附近打打零工,一天七八十塊錢。”如今,肖長青憑著自己的本事,生意越來越好,平均每個月收入三四千元。

学习|姜仕坤,用生命向贫困宣战

在大田鄉“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基層代表面對面座談會上,姜仕坤認真聽著每個村民的困難

第二次見面,是2015年11月,大田鄉“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基層代表面對面座談會。

不大的會議室裡,滿滿當當坐了一屋子人。姜仕坤問長問短,和鄉親們拉著家常,不時在本子上認真記下大家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需求。

會上,姜仕坤說,精準扶貧就是要聽基層聲音,瞭解基層群眾最缺什麼、最想發展什麼產業、最適宜發展什麼產業,要把老百姓對生產生活的期盼和發展意願納入到“十三五”規劃中來,帶動群眾積極參與,共謀發展……坐在角落裡的肖長青一字一句認真聽著。

第三次,肖長青沒能見著姜仕坤。

春節前,姜仕坤照例到各鄉鎮“轉轉”。在大田鄉路過肖長青的電焊鋪時,特別停車看了一眼,瞭解到肖長青如今收入穩定,生活越來越好,這才放心離去。

鄉幹部告訴肖長青:“姜書記來過,專門看了看你家近況,但他太忙,已經走了。”

“還想請他到屋裡喝杯水呢。”肖長青有些遺憾。

学习|姜仕坤,用生命向贫困宣战

在晴隆的各個鄉鎮,田間地頭留下了姜仕坤“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的身影

2016年2月26日,晴隆縣召開脫貧攻堅千名幹部包保幫扶誓師大會,姜仕坤帶頭莊嚴宣誓——“脫貧攻堅、我是黨員、向我看齊!”全縣縣級幹部每人幫扶2至3個村,同時承擔15戶貧困戶的結對幫扶,科級及以下幹部每人幫扶6至18戶貧困戶,與精準貧困戶結成聯繫對子,實現所有貧困村、貧困戶幫扶全覆蓋。幫扶時間3年,分批脫貧,群眾不脫貧,幫扶不脫鉤,責任不解脫。

2878名幹部迅速深入貧困戶家中……

天暖和了起來,肖長青找親戚朋友借了點錢,準備修平房,“材料都買好了,過幾天就開工。”他說,“過年就可以住新房了。”

“當縣委書記難,當晴隆的縣委書記更難!”晴隆縣政協主席吳金山感嘆。

“難”在壓力如山。

晴隆縣石漠化嚴重,喀斯特面積佔全縣國土面積的53%,坡耕地佔65%,人均耕地僅0.77畝,地少土薄,石頭裸露,是全省12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這樣的縣,黔西南州只有晴隆、冊亨和望謨。

石漠化程度最重、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縣之一。早在1995年,晴隆就因為貧困上過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當時的報道稱:晴隆是全國最貧困的縣。到2000年末,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僅1156元,人均糧食335公斤,人民生活水平較為低下。

学习|姜仕坤,用生命向贫困宣战

這是2010年,姜仕坤下鄉調研烤煙種植情況

2010年3月,姜仕坤當選晴隆縣縣長。2014年8月,履職晴隆縣委書記。對於頂著貧困大山的姜仕坤及其班子成員而言,為官任內,奮鬥不息,治貧不止。

整個“十二五”期間,全縣貧困鄉鎮從12個減少到4個,貧困村從56個減少到52個。2015年末,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239元,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全面小康實現程度86%。

然而,截至2015年底,晴隆縣總人口34.2萬,像肖長青一樣的貧困人口尚有7.91萬,貧困發生率仍有23.1%。

也就是在2015年,精準扶貧上升為國家戰略。同年,貴州將“大扶貧”確定為“十三五”時期的兩大戰略選擇之一。未來五年,是貴州,也是晴隆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關鍵時期。

“今年1月,我們開始研究制定精準扶貧的方案和行動計劃。”晴隆縣副縣長趙仁亮回憶,這段時間以來,姜仕坤帶著相關人員白天下鄉入戶調研,晚上開會討論研究,“經常到深夜12點,甚至凌晨一兩點鐘。”

学习|姜仕坤,用生命向贫困宣战

在姜仕坤生前宿舍的書桌上,還雜亂地堆著資料和工作筆記。頂著脫貧攻堅的巨大壓力,姜仕坤常常白天下鄉調研晚上研究對策

趙仁亮清楚地記得,清明,剛出差回來的姜仕坤便又馬不停蹄到農戶家中走訪,在茶山上和茶農一聊就是1個多小時。

“姜書記傾注了大量心血。”趙仁亮說,涉及到精準脫貧的政策文件,姜仕坤事必躬親,逐一研究。

今年3月,晴隆縣精準脫貧“1+15”文件出臺,涉及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旅遊發展、易地扶貧搬遷等,全縣精準脫貧的戰略部署和行動計劃躍然紙上。

“這些文件,凝結著姜書記的心血和智慧。”晴隆縣委辦常務副主任賀伯果說。

80000多公里,姜仕坤的司機朱黎家不經意間說出的一個數字讓所有人震驚。這是姜仕坤的公車一年的里程數,平均每天200多公里。

跟在姜仕坤身邊多年的賀伯果說:“他一直都在路上。”

長流,晴隆縣唯一一個距離縣城超過100公里的鄉鎮,也是易地扶貧搬遷難度最大的鄉鎮。上網搜索關於姜仕坤生前的新聞報道,最近一次外出調研的地點便是這裡。

這次調研,分管產業發展的縣領導、各相關科局的負責人都在,姜仕坤還特別帶上了曾在長流任職的老同志。“一行20幾人。”鄉黨委書記李秀松印象深刻。

学习|姜仕坤,用生命向贫困宣战

姜仕坤在長流鄉調研農業生產

現場辦公會上,縣文體廣電旅遊局、住建局、國土局、水務局、交通局等部門負責人分別就長流鄉提出的“一事一議”、退耕還林、茶葉種植、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水庫建設、道路交通、文化設施建設等困難和問題,一一作了答覆。

李秀松尤其欣喜的是,長流鄉最邊遠的楊寨村長箐寨,至今仍在使用臨時輸電線路,就是在這次現場辦公會上,姜仕坤拍板,協調45萬元資金給該村架設電線,計劃在今年8月以前通電。

會上掌聲不斷。賀伯果說:“像這樣的現場工作會,不計其數。”

在姜仕坤的認知裡,脫貧攻堅不是喊口號,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來的。這是他辭世前幾天的足跡:

4月6日上午,在興義參加全州易地扶貧搬遷專題會。下午,在晴隆召集人員研究易地扶貧搬遷。

4月7日,參加2016年全省第一次項目觀摩會,隨後連夜趕回晴隆,部署晴隆觀摩點籌備工作。

4月8日,在晴隆觀摩點向省觀摩組彙報工作;下午2點,隨團在貞豐觀摩;晚上9點多,在貞豐連夜研究部署晴隆縣易地扶貧搬遷相關事宜。

4月9日,赴貴陽參加2016年全省第一次項目觀摩會總結會。當晚,在貴陽聽取王志綱工作室關於晴隆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的策劃。

4月10日上午,在興義參加全州易地扶貧搬遷動員大會。會上,姜仕坤代表晴隆縣表態:“以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為工作目標,來打贏這場輸不起的硬仗……”

4月10日下午,出差廣州。

——夜以繼日,宵衣旰食。

学习|姜仕坤,用生命向贫困宣战

這是貧困戶肖長青家所在的大田鄉,這幾年村裡開起了不少以前從來沒有的小超市,村民的小康越來越近

“他是用生命在向貧困宣戰。”晴隆縣縣長查世海說,早在3月份,姜世坤就查出了心臟有毛病,但因為工作一再耽擱,沒有進一步檢查療養。

所有人不曾想到,就在前往廣州40餘小時後,姜仕坤倒在了出差的路上……

“是工作把他拖垮的。”“老班長”的離開,查世海無比心痛。

而此時,在晴隆,精準脫貧“1+15”文件已經開始發揮實效,百姓歡欣鼓舞。沿著姜仕坤的足跡,2016年,晴隆縣計劃脫貧2.5萬人;2017年,2萬人;到2018年,除政策兜底外,全縣所有貧困鄉鎮要全部“摘帽”,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路似乎還長,可夢已經不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