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还是艺术,《中国新说唱》的两难选择

新一季的《中国新说唱》在暑期档热火重燃,如今已经到了三强争霸赛。从《中国有嘻哈》开始,说唱进入了爆红的第二年,但节目的变化也被每个观众看在眼里,一边是地下赛事封神的选手,另一边则是衣食无忧且名气傍身的选手。两派选手在《中国新说唱》舞台上交锋,最终的结果将会如何?

商业还是艺术,《中国新说唱》的两难选择

泾渭分明

两种选手在节目中其实是非常明显的,一边是王齐铭,另一边是周汤豪。在15强站队5进4的比赛中,王齐铭和周汤豪、ICE一起进行了合作表演。在创作过程中,两位选手在编曲时产生了分歧。

商业还是艺术,《中国新说唱》的两难选择

王齐铭在镜头前非常开心,左右跳动,但对舞台表演来说显得有些随意,而周汤豪则更能够把控舞台,精准定位、有较强的表情管理,能看得出很有经验。

商业还是艺术,《中国新说唱》的两难选择

在最终的结尾,周汤豪在舞台中间完成了一个完美的ending,而王齐铭的手臂依然在摆动,虽然最后结果嗨翻全场,但网友的评论也表示,周汤豪的编排要更胜一筹。

商业还是艺术,《中国新说唱》的两难选择

不同的背景,同样的说唱梦

王齐铭早就预料到了12进9的那场淘汰,但是在赛后,他接到了比以往更多的演出机会。能够提高知名度、多赚点钱改善生活,这就是一个地下说唱er的梦想。去年,GAI的火爆带动了GOSH厂牌的知名度,王齐铭也在其中,这才有了多一点的演出机会。

商业还是艺术,《中国新说唱》的两难选择

而与此同时,在长沙的少女刘柏辛,从高中时期就跟着C-block团队开始接触说唱圈文化,高中毕业之后,刘柏辛去美国纽约读金融学,一边读书一边写歌,很快发表新的单曲并收获了一些粉丝,当时她才十九岁,这样的高度令人望尘莫及。

商业还是艺术,《中国新说唱》的两难选择

四强之一的周汤豪在台湾也有着相当的名气,他从美国留学归来开始创作,后来和蔡依林一起合作了《大丈夫》作为自己歌手生涯的起点,他来内地参加《中国新说唱》,只是想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流行偶像。

商业还是艺术,《中国新说唱》的两难选择

市场还是地下

王齐铭的每一次演出都声嘶力竭,他在地下厮杀出的一片天,让他占尽了气场上的优势,可是在比赛中,他和周汤豪等人的《顶天立地》里,由于演唱的幅度太大,气息不稳,导致了歌词上的失误,因此被淘汰。周汤豪在6进4的比赛中表现的也不如人意,评委们纷纷表示他没有丢开偶像包袱,失去了表演的生命力。作为一个起点很高的歌手,他身边的质疑声从来没有间断过。

商业还是艺术,《中国新说唱》的两难选择

在北京,有着数不清的live house,它们见证着中国摇滚的生长和hiphop的发展,每一个地下说唱er都经历过跑场子的时候,到处打工,只为圆自己一个梦想。比赛之后商演数量增加,演出费也随即翻倍。另一方面,周汤豪和刘柏辛都在准备发新片,吸引更多粉丝和热度,似乎每个人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但地上地下的说唱battle在赛场上的交锋,投射出了中国说唱从小众走向大众之路的艰难。

商业还是艺术,《中国新说唱》的两难选择

地下说唱的生命力之顽强,如同野蛮生长的草,而专业歌手在节目中大放异彩,也给说唱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新说唱的发展,是中国说唱音乐历史上的一个转折,即便台上站着的选手可能是对手,但在越来越多的融合和交集里,说唱音乐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商业还是艺术,《中国新说唱》的两难选择

潮流是一直向前的,选择更加被市场认可的选手是从小众走向大众的必经之路,或许要让说唱变得更加主流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他们仍旧在努力,不是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