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这么怕做决定——如何才能“想做就做”

​​“你说我要不要去做这件事,你建议我去做吗?”

在聊到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候,很多人会问我上面这样一个问题。不管这件事情看起来是好还是不好,我总是会说“你想做就去做啊” 通常,后面就会接着“可是......”可是后面几乎都是他们害怕发生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想要改变,但又不想承担风险。

只要牵扯到“改变” ,一定会有“风险”。为什么我们明明很想做某件事,我们却还是选择停滞不前?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多大的苦难就会埋藏多大福气的种子,天大的好运也常常成为失足的关键,我们能不能好好地开创自己的人生,过让自己觉得开心的人生,全都在于“如何去面对、承担风险”这件事情上。

每个人面对风险的态度不一样,但我发现,大多数做事很容易失败、成为炮灰的人,大多都无法在心理上承受灰色地带。这可以应用到各种领域,除了恋爱,当然也有人生。现实的真相大多不是非黑即白,但因为维持在灰色地带很累,二分法在心理上的负担比较轻,所以大部份的人都会选择“选边站”。

就连面对风险也是的,我们很容易为了让心理上的负担变得比较轻,不是过度放大风险(过度放大风险的好处就是有理由不去改变、有理由维持现状),就是过度漠视风险(过度漠视风险的好处就是,可以不去思考怎么应对风险,只要听自己想听的话就可以“安心上路”)但这两种状况其实都是逃避现实,现实的状况是一直在变化的,而且也会根据不同的状况跟情形、切入角度,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我为什么这么怕做决定——如何才能“想做就做”

​为了让大家在面对改变的时候可以知道怎么做出选择,这边我提供几个方法:

1. 多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害怕”什么

这其实跟恋爱一样,当你什么都是因为“怕不能得到”、“怕会发生什么事”的时候,几乎都没办法让你得到你想要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怕”的时候所做的抉择,通常不是会让我们快乐的抉择,因为“怕”就会想要安全,但安全只会让你安全而已。如果你科系读到一半,不知道要不要转系的时候,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害怕”什么。

换专业:我害怕读不好新的专业(X)

换专业:我想要读好新的专业(√)

不换专业:我害怕到新的专业无法和同学相处(X )

不换专业:我想要继续跟原本的同学继续相处(√)

换工作:我害怕我在这个工作会无法成长(X)

换工作:我想要在别的工作有更多成长(√)

不换工作:我害怕反而换了工作会更糟(X)

不换工作:我想要再留一下,存多一点待业用基金(√)

出国:我害怕我出国回来一样找不到工作(X)

出国:我想要去体验我以前没有体验过的事情(√)

不出国:我害怕出国我会不适应(X)

不出国:我想要替国家效力(√)

因为“害怕”只会牺牲我们自己想要的东西,过度放大风险(害怕发生的事情)然后心理上就变得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但如果是因为“想要”出发,我们就会更愿意去了解自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并且更心甘情愿接受它以及我们自己所做的选择(既使这个选择是选择维持现状)。

我为什么这么怕做决定——如何才能“想做就做”

2. 明确做事的目的跟动机

你知不知道你做某件事情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做,为了什么而做,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也容易被流言蜚语影响。当你想要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真正的初衷是什么?你想换工作,是因为想成功?还是因为想学习?如果只是为了学习,就不必去考虑成功失败与否,如果是想成功,就必须锲而不舍,不断在过程中反省、找寻机会。

再者,换工作就一定能够保证你的成功吗?换科系就能够保证以后出入更好吗?成绩提高就能保证以后的成就吗?还是更多是因为你是想逃避困难?如果只是想要逃避困难,换另外一个领域,又岂能更顺遂?但如果你是为对某件事情有兴趣、很想做好而去做,那么你就会努力的去把事情做好,即使很困难,你也会想办法克服。

3. 评估风险,把风险的“杀伤力”降到最低

我们前面说过,我们做每件事情都有风险,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事前准备”,如果最糟的状况发生,能把杀伤力降到最低。如果你想出国念书,你的风险也许就是在求学期间会没有钱,那么你能做的事情就是,在真正去之前,就去评估出国念书需要的预算,然后存一笔足够的钱,然后在准备期间去读关于“如何赚钱”的书(赚钱不完全等于工作喔),让自己能够可以在当学生的时候,也想办法尽量用自己的资源去创造自己的收入。

4. 承担面对风险,去想像最糟的状况

我们停滞不前的时候,常常都是把风险过度放大,觉得没工作、没收入会很可怕,但其实如果你认真去想想,没工作、没收入真的也没那么可怕,最糟、最糟就是睡在街头嘛,如果街友可以活下来,为什么你不行?要不然就住在家。其实最糟的状况,真的没有你想像中那么糟。当你能够觉得最糟的状况其实也没那么可怕的时候,你就会不会过度恐惧。

我为什么这么怕做决定——如何才能“想做就做”

5. 完成以上4 点,“做,就对了”

当你做完以上四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搞清楚目的跟动机、评估风险与准备、想像最糟的状况之后,你已经准备万全了。这时候,你就什么都不要想,“做,就对了”。我们常常希望自己能够控制所有状况,等到确定所有资讯的时候我们才想要行动。但很多事情我们没办法控制,很多事情你真的要做了之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置身事外的预估,通常都是不符合现实的。

我们边做边学、调整,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踏出“做”的那一步,你才会真的开始。

也许事情可以更好,为什么要限制自己呢?

6. 把专注力跟时间用在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上

当你真的开始做之后,我们必须将注意放在寻找机会、如何把自己的资源最大化上面,我们专注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面,其他就听天由命。过程中我们不会一直都很顺利,一定会遇到困难跟挑战,但是我们只需要相信,所有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发生。那些磨难的后面,一定有它的意义,去相信它带给你的启示与方向,并且照着当时比较起来让你更感觉兴奋的事情做,就可以了。

以上,便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许多人都会怀疑自己,或者犹豫不决。这很正常,毕竟我们总会“本能”地规避“风险”。希望看了这篇文章,能让你鼓起勇气前进!祝福你……

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我们。我们会不定期更新心理学相关的文章,为你提供专业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