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賞|詩意斜陽


美文欣賞|詩意斜陽


斜陽,尤其是夏秋兩季傍晚時分的斜陽,溫暖而不燥熱,美麗而不耀眼,柔和而不暗淡,沉穩地把太陽的餘暉慷慨地揮灑給大地萬物,這是一天當中最具詩情畫意和最令人遐思冥想的時刻。

朝陽和夕陽,正如春雨和秋雨一樣,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前者朝氣蓬勃,蒸蒸日上,象徵希望;後者雖美卻短暫,預示著終結。所以,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它們的感慨之作不勝枚舉。相比之下,斜陽,美到極致,卻又在短暫的停留之後,漸漸隱入茫茫無邊的夜幕之中,未免帶給人們絲絲憂鬱,引發人們的惆悵之情,從而觸動了農耕時代人們內心深處的思鄉、盼歸、懷舊等情緒。

美文欣賞|詩意斜陽


崔灝在黃鶴樓上極目遠眺,暮色蒼茫,夕陽晚照,煙波浩渺,思鄉之情湧上心頭:“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王維的《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描寫了初夏傍晚夕陽西下的農村牛羊迴歸、老人倚杖、麥苗吐秀、桑葉稀疏、田夫荷鋤一系列寧靜和諧的景色,表現了農村平靜閒適的生活。還有我們熟知的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范仲淹“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宋祁“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等等,充分地表現出詩人的對時光流逝的惆悵,對過往情懷的抒發和對美好事物的留戀。

美文欣賞|詩意斜陽


夕陽無限好,意境更高超。在那一片脈脈斜暉裡,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沉思和體會。我最喜歡主席詩詞中描寫的“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夏日傍晚雨後斜陽照耀下的祥和、寧靜。這時候,暑氣已消,烈日不再,空氣清新溼潤,植物蒼翠欲滴,夕陽柔和美麗,西天晚霞燦爛,遠山、近水、城市、村莊、樹木、道路、莊稼都籠罩在一片朦朧的金色餘暉裡。我想起多年前在《讀者》上看過的一篇文章。這是一位非洲探險家寫的。那也是一個夏日雨後的傍晚,非洲大草原上落日西斜,巨大的橘紅色的斜陽普照遼闊的草原。西天上,晚霞爭奇鬥豔,美麗無比。這時候,一隻猴子採摘了野果,準備回家。當它看到西方天際上的美麗畫卷時,不禁放下野果,蹲在那裡良久凝望起來。最後,當夕陽落盡、暮色四合時,它才慢慢站起來,怏怏地走向巢穴,居然忘了拿它的野果。也許是斜陽和晚霞勾起了這隻猴子對過去的回憶,觸動了它心底的某些柔情,使它惆悵不已。這就是說,面對斜陽,不僅是人,甚至某些動物,也會觸景生情。

美文欣賞|詩意斜陽


秋日的斜陽也很美,但卻更加多了幾分傷感。秋風蕭瑟,衰草連天,萬木凋零,涼意漸濃。山經秋而轉淡,秋入山而倍清。這時候的斜陽不像夏天那樣濃了,而是淡了許多,天空顯得高而遠,大地景色由翠綠而漸次變黃,整個氛圍變得清亮、透明、深遠、蒼涼,不似夏天那般溫暖、溼潤、朦朧、神秘。容易讓人想起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想起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每當秋天黃昏,落日熔金,西天一片絢麗時,我就會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時候,農村貧窮,經常有要飯的人。那一年,入秋不久的黃昏時分,夕陽的餘暉映照著整個村子,房屋、樹木、水塘以及街上閒談的人們,都被鍍上了一層金色,彷彿童話世界一般。這時,打村子西邊來了一個要飯的老人,進了我家院門,站在院子裡,那年月,來個要飯的並不稀奇。我奶奶往他的破口袋裡倒了一碗米,又塞給他一個窩頭。那老人點頭哈腰一個勁地致謝,他一翹一翹的白鬍子在斜陽中被染成了金黃色,他那破爛的黑大褂也變成了紫檀色,透過褲子的破洞能看到他黑瘦的腿,後背上開了線的補丁布片在秋風中一飄一飄的。我目送這個老人走出院子,走向村子東邊通往村外的土路,他瘦弱的背影漸漸消失在斜陽映照下的土路盡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夕陽西下,人回家,鳥歸巢,可他的家在哪兒呢?

美文欣賞|詩意斜陽


我們的祖先經過漫長的觀察和思考,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認識到天人合一,這是相當了不起的,它可以說是中國哲學的總源頭。萬事萬物都有共同規律可循,人的一生和一年四季,從朝陽到夕陽和從少年到暮年,事物不同,但道理相同,規律相近。所以說,讀《春秋》,在人事上見天理;讀《周易》,在天理上見人事。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人的一生,怎樣過的都有,但要過得有深度,有廣度,我想說的是,無論世道如何艱難,不管人生際遇如何不堪,請一定不要放棄對詩意生活的追求和對美的享受,它會讓你縱是在佈滿荊棘的生活之路上,也能發現荊棘之上的花朵和怪石嶙峋中頑強生長的綠草。


美文欣賞|詩意斜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