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半島叫歐洲|趙毅衡:歷史,這浮華的女孩

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历史,这浮华的女孩

歷史:這浮華的女孩

趙毅衡

胡適的名言“歷史是個百依百順的女孩,由著你打扮起來”,這句話被引用次數太多,衣肘都磨出線頭了。然而,歷史真是那麼乖的女孩,由我們每個人打扮嗎?看來不是,歷史隨著時代長進了,變得輕浮勢利,愛趕時髦,越來越像一個專門傍大款的職業二奶。

加入對小姐道德譴責的合唱?似乎有人關心,不必我著急。

事出有因:最近讀到一則消息,讓我先對歷史小姐的新妝扮,一眼回頭,第二眼覺得慘不忍睹。

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历史,这浮华的女孩

那消息說,布魯克海默的電影《珍珠港》,拍攝費是日本海軍襲擊珍珠港的實際的軍費開支的二倍。放映電影時間也是整個戰事二倍長。

起先我覺得這數字不言自明:日軍是偷襲,所費當然不會太大:化多少倍的錢也不能再次偷襲得逞。電影是拉開架子,大燈光照著拍,導演也不是壓低嗓門下命令,而是吆三喝四,甚至租用航空母艦,唯恐天下不知。

但電影看不了十分鐘,就覺得不對勁:整部影片像連環畫一般平淺,人物平板生硬,故事生拼硬湊,只是被高科技手段做得鮮蹦活跳而已。

而且,這部電影裡的歷史,可以說是跟小兒講古。問一下經歷過二次大戰的老人,都知道珍珠港事件一爆發,雖然日本得手佔了個大便宜,中國人都明白,這是太好太好的事態發展,苦撐著獨自抗戰四年,現在美國非加入不可了,也不能再賣廢鋼材給日本了。邱吉爾與斯大林都板著臉控訴“背信棄義”,心裡都連聲叫妙。甚至羅斯福,他等著日本打第一拳已經太久。雖然日本人出手太辣,卻是玩到他手裡去了。心裡叫苦不迭的,卻是山本五十六,或許還有汪精衛,仗打贏了,戰是輸定了。

這部化了破記錄大錢的《珍珠港》,卻回到聽羅斯福演講而怒火填膺的美國平民水平,作為人物的美國飛行員,也只有當年大大咧咧美國兵的“義憤填膺”。當然我知道,複雜的電影沒法作商業放映。電影越簡單越好,因為電影的觀眾不想為電影傷腦筋。

但是,叫人不明白的是:越是大場面的電影,越是“望下苯”,越花錢的大片,越是淺薄無聊。《珍珠港》遠遜於三十年前拍的同題材電影《攻擊!攻擊!》。連“逼真感”都不及那個電影,何況人物。

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历史,这浮华的女孩

再舉個例:二戰時佔領希臘島嶼的意大利軍隊,因為羅馬中央政權的連續更替,而在游擊隊與德軍之間投來倒去,無所適從,最後被德軍集體屠殺。這個悲劇,在好萊塢大明星雙雙主演的大片《柯萊利上校的曼陀鈴》裡,被弄成一團濫情的漿糊,拙劣得讓人痛哭。不是為戲中英雄美女生離死別,而是為導演之笨拙,糟塌了一本好風格細膩的好小說。1991年意大利導演薩爾瓦多斯拍的《地中海》說的是同一個故事,卻把戰爭中人的荒誕命運說得切實揪心。

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历史,这浮华的女孩

另一部大把化錢片《泰坦尼克》,獲得一片叫好,我認為沒有五十多年前的黑白片《冰海沉船》出色。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我的看法,因為讓他們看黑白片,已經受不了,“太低檔了”。而我最討厭煽情,尤其是一本正經音樂伴奏的“富女窮漢”浪漫故事,還有把無價之寶項鍊丟入大海之類――每個傷心落淚的人,也都知道,那是胡編的故事,當不的真。

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历史,这浮华的女孩

再看幻想片中的未來歷史吧:場面宏大壯觀的《空軍一號》,《獨立日》,都來一套總統開飛機搏鬥,不僅荒誕不經,而且媚權煽愛國情,令人大倒胃口。而小成本製作,例如《傑克》,《尾搖狗》(此片中文一直譯為《搖尾狗》,大錯特錯,正好與主旨擰反),諷刺政客,嘲笑白宮,妙趣橫生。而且,越是小製作,越是多靠演技少特技,看這種電影才是享受。不是我說特別喜歡看美國總統出洋相。本來,藝術得有點反諷,才是成熟。

錢用得越多電影越糟糕,幾乎片片如此。為什麼出現這樣背謬的規律?因為成本大了,就得一心一意撈回。到哪兒去撈回呢?當然是觀眾的口袋。而觀眾要的就是煽情動心的感傷,好人壞人分明的愛憎。此文有意不提一些中國歷史題材電影,因為錢化得還不夠多。但是,“越花錢越苯”,這個規律,終究會發生作用。

然而,要歷史小姐裝傻丫頭,也得有個限度。不然我們就會懷疑,她不僅是任人打扮,而且錢能買通。她不一定喜歡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糟蹋了小心做好的化妝,但是肯定不討厭影院裡一片欷噓中錢幣的叮噹。

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历史,这浮华的女孩

2018/10/06

Saturday

本文刊載於《有個半島叫歐洲》

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