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你過的不好,是因爲沒做到這三點


《易經》:你過的不好,是因為沒做到這三點


來源:京博國學(ID: jingboguoxue)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有些人,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去苦心鑽研各種大師的成功學。

可學來學去,卻發現,自己的生活沒有絲毫改變。

其實,最大的成功學奧義就藏在《易經》裡。

你過的不好,就是因為三點沒做好。

做到了,就能讓你離成功更近,讓生活更好。


《易經》:你過的不好,是因為沒做到這三點


1. 守時

2005年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裡,盛大正如日中天,不僅成功在美上市,憑藉火爆的網絡遊戲,營收也是連續幾個季度實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那年,盛大的董事長陳天橋被評為中國首富,身價達150億元,而他才僅僅31歲。

但網遊承載不了陳天橋的夢想,他的志向在於打造一個“家庭娛樂”帝國,通過一個名為“盛大盒子”的產品,整合個人電腦、電視、手機、電影、音樂、遊戲、廣告、預付費和電子商務九大業務於一身。

但這個投入近10億美金的項目推出後,反響平平,購買者寥寥無幾,最終以失敗告終。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其實就是眼下的各個巨頭都在拼命想做的生態。

但十幾年前,技術不成熟,視頻內容不足,每秒100K的下載速度也影響著用戶體驗,導致這個產品最終以失敗告終。

此後,盛大也元氣大傷,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陳天橋後來反思說:“盛大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啟用了一支尚未準備好的團隊,在超前的階段,去執行一個正確的任務。”

著名投資人喬希·哈里斯說:“錯誤的時間上,正確的事情也會是錯誤的。”

《易經》第一卦乾卦的象辭就講:“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

就連興雲吐霧的龍,尚且需要能大能小,能升能隱,能高能低,否則飛的過高同樣會後悔,沒有任何神通的人,更需要認準時機才可“出頭”,也就是要學會守時。

守時不是準時,而是把握時機。在時機和時勢尚未成熟時,就要暫時蟄伏,保存實力,待時而動。

正如艮卦的彖辭說言:“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齊白石,27歲才開始學習畫畫,但只能勉強餬口,年過半百還成為一名“北漂”,賣一張畫的錢還買不到一顆白菜。

齊白石有句名言,“不叫一日閒過”,不管日子如何艱難,他仍每天堅持作畫,還開創了新的國畫手法,終於在58歲時,才聲名鵲起,迎來事業巔峰。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命運就是這樣,每個人的時間表是不一樣的,有人年少成名,有人大器晚成。

你的黃金時代不是不到,只是時候未到。

關鍵是我們能否把握當下,時時修煉自己,不斷積澱提升,才能在機遇來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


《易經》:你過的不好,是因為沒做到這三點


2. 守中

《易經》言: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做人首先要中正立身,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正如孟子所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後,醇親王奕譞(xuān)託曾國藩的好友朱學勤轉來一封信,信中對曾國藩大加恭維,意圖結好。

醇親王是慈禧的親妹夫,一般人對這樣的核心親貴,主動奉迎唯恐不及,曾國藩卻沒有給他覆信。

醇親王不甘罷休,又託曾國藩的另一好友黃倬轉寄詩文,希望曾國藩應和,但曾國藩仍然峻拒。

此時的曾國藩早已不是原來的憤青,而是寓清於濁,處世圓融,所以曾國藩此舉令身邊人費解。

曾國藩解釋道:此為“避內外交通之嫌”。

不管有多少名利誘惑,也不違背親王與外藩之間禁止私下交通的政治原則,此乃曾國藩中正的身骨。

做人還要中和待人。

《中庸》中講:“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人在沒有產生喜怒哀樂這些情感的時候,心中沒有受到外物的侵擾,是平和自然的,這樣的狀態就是中。

就算是情緒發出來,也要對其有適中的度的控制,這就叫和。

所以,所謂的中和實際上就是對於自我情緒的控制。

層次越高、越有智慧的人,也越懂得控制情緒中的人格和修養的意義。


《易經》:你過的不好,是因為沒做到這三點


胡適本人幾乎是民國時代,性子最溫和寬厚的人。

因為觀念的差異,魯迅曾多次諷刺胡適,但是胡適卻從未和魯迅直接交鋒過,也沒有與他進行過筆戰,更沒有表現出對他的人格的不恭。

這樣的性格也為胡適帶來了好的人緣,社會各界人士都以和胡適交友為榮。

做人也要中庸處世。

有人說,“中庸有什麼難的,不就是做事圓滑些,遇到矛盾和稀泥就好了?”

其實不然,中庸之道體現在為人處世上就是:不走極端,不唱高調,凡事有度,話不說滿,事不做絕,剛柔並濟,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恰到好處。

這就是所謂“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中正立身,中和待人,中庸處世,所有的高明最後歸於平凡,這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易經》:你過的不好,是因為沒做到這三點


3. 守變

《易傳·繫辭》中講:“生生之謂易。”

生生不息,循環往復,革故鼎新才是萬事萬物產生的本源。

馬雲曾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一切都在時刻改變,因此不要懼怕改變。”

既然外部的萬事萬物都隨時在變,那如果做事還拘泥固執,不懂變通,又如何能成功呢?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就記有一則故事:

有個叫劉羽衝的滄州人,偶然得到一部古兵書,熟讀之後,就覺得自己可以統領十萬軍兵衝鋒陷陣了。

正巧當時鄉里出現土匪,劉羽衝就自己按照兵書上所說,訓練鄉兵與土匪們打仗,但是上陣即潰敗,自己也差點被土匪捉去。

之後劉羽衝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書,伏案苦讀數年,覺得自己完全有能力使千里荒地,成為肥沃之地,就畫了圖去州官那裡遊說進言。

州官也是個好事者,就讓他用一個村落來嘗試。

他帶領村人按古書所說之法造水渠,水渠剛造好,洪水就來了,順著水渠灌進來,結果全村的人全被淹死了。

從那以後,鬱悶的劉羽衝就總是自言自語說:“古人怎麼能欺騙我呢?”沒多久就病死了。

紀曉嵐最後評論說:“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

《易傳·繫辭》中說:“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還解釋到:“變通者,趨時者也。”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

歸納起來就是,變通要合乎時宜,不可不變,也不可亂變。

接受變化,擁抱變化,不墨守成規,不拘泥於一格,逢大勢不踐小諾,處大事不拘小禮,才是應對變化的真諦。

只有掌握變化者,才能不負過往,無畏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