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希望自己能早點明白的事

那些你希望自己能早點明白的事

「你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從小到大不免一直有人問這個問題,仔細想一想這其實是要開個話題而已,去回答這個問題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你可能根本不清楚你想成為的那種人是怎樣。(許多立志考醫生的同學當初可能不曉得醫生有多過勞)還有一個原因是,你想成為的那種人可能根本還沒出現在世界上。思考到這個問題時,要做的應該是弄清楚現在手上有哪些選擇。

「不要放棄」

這個建議常在對高中生,大學生的演講出現,非常的容易明白,也很勵志。用一句簡單明瞭的話來總結:「過早最佳化」。(後面應該要馬上接上:「是萬惡的根源」)如果你還沒搞清楚想要什麼就決定並且堅持到底,那就是一種過早最佳化。

這些作者給這個建議真正想說的是:「不要覺得自己做不到」天才只是懶惰的人給自己的藉口;這些天才的傳記之所以會這麼動人,是因為撰寫的人一開始就知道他們會取得巨大的成功,穿鑿附會之後,中間發生的任何事都變得像是他們成功的原因,導致人們會以為天賦有了決定性的影響。

但勵志的演講仍然沒有辦法幫助你釐清「你手上有哪些選擇」,更具體的說:「你有哪些能力?」

逆風

不要選擇那個大家認為最簡單,最順風順水的路線;這不代表你要選擇最爛的那一個,比如說直接休學然後去街上乞討;而是要選擇那個能讓你能走的道路變得最寬廣的那個選項。因為未來很難講,你不能確定擁有什麼技能就沒有問題,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自己未來在做選擇時的彈性。

舉個大學要主修經濟學和數學做例子,數學相較於經濟學就是一個逆著風的選項。因為學數學之後,你幾乎能前往任何一個跟數學有關的領域,其中就包括經濟學,反之卻不盡然。

這裡用滑翔翼來做比喻,滑翔翼沒有引擎,逆著風飛行的能夠飛得更遠;順著風飛行時可能能著陸在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但你很快就能看到目的地,選擇當然也就更少了。

所以與其拿「永不放棄」當座右銘,不如選擇「保持逆風」。但是尷尬的點就是身為一個高中生或大學生,你不知道哪個選項才是屬於“逆著風”的。

跟聰明人合作v.s挑戰困難的問題

作者建議用兩種方式來了解如何做出好的選擇。

第一項是跟聰明人合作,但作者不建議,因為裝聰明的人很多。一些學者用很深奧的文字把一些廢話講的很重要,其實也不見得是學者,這些聰明人的能見度都很高,因為大大們常常會聚在一起打卡吃很精英的食物,討論一些很精英的事情,再提出一些很精英的見解。

第二項就是比較實際一點的「挑戰困難的問題」,至於要怎麼判斷什麼叫做困難,就是看你心智被折騰的程度,困難意味著擔心:如果你不擔心你所做的事情會很糟糕,或者你無法理解你正在學習的東西,那就不夠了。

野心

許多人想起學生生活時,最惋惜的就是自己浪費掉很多時間。

如果問一個高中生,他可能會以為當學生和出社會的差別在於出社會必須想辦法賺錢過生活。出了社會以後理解到,「想辦法賺錢過活」只是一小部分。出了社會之後還必須學會「負責任」,不管是工作還是人生。

如果有機會再回高中的話,他會把學生當作是一個“日常工作”;這不代表要把它做得很差,但就像是一個“日常工作”是服務生的音樂家,仍然會自稱自己是音樂家,而不是以服務生自居,學生應該要找到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這些事情就是前面提到的「挑戰困難的問題」。

腐敗是常態

不管是上了大學還是工作以後,會發現有很多沒有意義,甚至極蠢的東西。你最不該做的就是覺得世界很爛,然後就放棄了。就像是在足球賽,有人對你做出違規的行為,接著你就氣呼呼的離場;生活就像一場足球賽,世界總是在對你做出犯規的行為,你該做的不是認輸,而是保持冷靜,打好每一場比賽。

這有一個有趣的決策方式,那就是「正交矢量」,也就是不要反抗,也不要順從;就像把當學生視為一件「日常工作」一樣,聽起來有點阿Q,但有一句話不就是:「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嗎?

好奇心

除非你天生神力,不然你必須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找到你到底想做什麼。

這裡要批評以「激情」為導向的思考,驅使你去做這件事情的並不是因為「激情」。舉服務生當例子,有些人會強調「激情服務」,服務的熱忱,現實生活中,不會有人對於站在桌子邊等這件事情充滿熱情,所以更貼切的字應該是「好奇」,「好奇」才更貼近於一個人熱衷做某些事情的動力。

好奇心將工作變為現實。

許多厲害的人在很多事情上面沒有任何自律,甚至亂七八糟,因為這些他們不想花任何心力在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上。在這個無聊的世界中找到一個問題,讓它變得好玩,能激起你的好奇心,如此你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像是亨利福特所提出來的問題:「為什麼汽車一定要是奢侈品呢?如果我們把它變成一件普通的單品會是怎麼樣?」下一個偉大的問題也還正在等待被想到。

現在

如果從十六歲開始就知道要逆風,要找難題解決,還有不停的提出能讓自己感到有趣的問題,那現在的自己會是怎麼樣?也許十六歲已經離你太遠,如果你現在知道要如何做選擇,十年之後的自己又會怎麼樣?

同時也不要害怕自己的動機是否聽起來不夠體面,不夠政治正確。偉大的數學家:GH Hardy(如果你有看過天才無限家的話,他就是慧眼識英雄的教授),他一開始在數學上花時間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發現自己的數學就是比別人好,直到後來他才發現數學的趣味。簡單來說,想變得比別人好,比別人強,這一點錯都沒有,雖然許多人都有一樣的想法,但Hardy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就是他完全承認他有這個想法,並且欣然接受。

結論

出社會一陣子,或是打開電視看看新聞就會明白,長大和年紀真的沒什麼關係,我們都還在學習怎麼當自己想要成為的大人,希望你第二次看這篇文章,仍然是有一些收穫:

當你轉向某個年齡或從某個機構畢業時,你內心沒有任何轉換可以神奇地翻轉。

當你決定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時,你就開始成年了。

你可以在任何年齡做到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