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功臣楊虎城,他的死令人悲從心生

他心懷民族大義,為了國家,甘冒殺頭之險;

他的死千古奇冤,全家罹難,草木為之含悲。


這個人,

我們不可不敬,

他是力促抗日的民族英雄;


這個人,

我們不可不知,

他的人生事蹟令人感嘆;


這個人,

我們不可不悲,

他心懷大義、一身正氣卻悲慘殞命。


他,

就是:楊虎城將軍。

民族功臣楊虎城,他的死令人悲從心生


今天,就讓我們懷著崇敬和悲悼之心來了解英雄的人生!


楊虎城,

於1893年11月26日生於陝西蒲城一窮困村莊。

其父楊懷福是一普普通通的農民,

家境貧寒,

經常飢一頓飽一頓,

楊虎城自小便是在這種飢寒貧苦的環境中成長。

父親雖然是個農民,

但對於讀書卻看得格外重要,

儘管已經快吃不上飯了,

但還是省吃儉用地把楊虎城送進了鎮上的一所私塾,

希望他能夠改變楊家的命運。

1900年,

楊虎城8歲那年,

因為旱災,

蒲城縣遭遇了一場大饑荒,

當時方圓幾百裡,

餓殍遍野,屍骨載途,

甚至,

發生了“人相食”的慘劇。

而這一年,

由於八國聯軍侵華,

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和一班大臣到了陝西,

為了給慈禧太后進貢並維持皇家的奢靡生活,

當地的官員橫徵暴斂,

在當地百姓身上搜颳了六十多萬兩白銀的膏血。

天災再加上人禍,

讓大量的老百姓陷於絕境,

也是在這時,

讀了兩年書的楊虎城被迫輟學。

而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的父親楊懷福,

則秘密加入了反清組織哥老會。

楊虎城14歲那年,

父親楊懷福因為反清在西安被捕殺害。

聽聞噩耗,

年紀尚小的楊虎城一路乞討到了西安,

在一位同鄉那裡借了輛手推車,

將父親的屍體,

徒步運回了200公里外的老家

一路上,

楊虎城淚如雨下、痛斷肝腸。

然而,

父親的死也在楊虎城的心中點燃了一把仇恨的火焰,

楊虎城愈發地痛恨清政府,

痛恨腐朽、黑暗的勢力,

這也為其後來走上一條革命的道路埋下了伏筆。


後來,

為了團結窮人、爭取生存空間,

楊虎城在當地組織了一個互助團體“孝義會”,

在他的帶領下,

“孝義會”逐漸壯大並多次與清軍正對面地對抗。

其後,

在腐朽的清政府的壓迫下,

楊虎城更是直接落草為寇,

過起了殺富濟貧、快意恩仇的生活。

由於楊虎城的手下從不欺負老百姓,

而且經常把劫得的清政府的財物糧食分給窮人,

所以,落草的隊伍不斷壯大,

後來竟發展到幾百人。

到了民國時期,

政府對其提出收編,

楊虎城心中有著積極和革命的因子,

加之他知道做匪遲早會被消滅,

於是便同意了,

正式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的一員。

成為革命軍後,

楊虎城受革命思想影響,

愈發地嚮往光明、痛恨腐朽。


1922年,

楊虎城曾率幾千之眾與3萬北洋軍血戰,

最後雖然敗了,

但他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勇武善戰的軍人品質,

使他一戰成名。

他的孤忠之情更令孫中山大為感動,

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

孫中山親自為未到會的他辦理了入黨手續。

民族功臣楊虎城,他的死令人悲從心生


1926年,

北伐戰爭爆發,

北洋軍為阻止革命軍北上,

派出10萬大軍兵臨西安城下,

駐守西安的是原國民革命軍第2軍李虎臣,

城內官兵只有3000餘人,

而楊虎城知道消息後,

毅然率5000精兵趁敵不注意衝進城裡,

和李虎臣一起守城。

當時,

有一些人面對北洋軍閥的幾萬大軍,

覺得無法取勝,想要投降。

但楊虎城卻從國民革命大局考慮,

覺得西安必須要守——

如能堅守半年,

國內政治會出現巨大變化。

楊虎城還站在城牆之上鼓舞全城士兵百姓:

今敵強我弱,既要有長期堅持之準備,

又要有最壞之打算,

若城郊失守,當堅守四關,

若四關失守,當堅守大城,

若大城失守,則堅守皇城,

若皇城失守,楊某當自裁於鐘樓,

以謝三秦父老。

充分顯示了楊虎城的矢志不移、堅強不屈,

和誓死捍衛革命的赤膽忠肝。

然而,

北洋軍為了讓他們早點投降,

竟一把火燒了麥田,

城內軍民只能靠吃藥材、皮鞋度日,

沒想到在這樣的情況下,

他和李虎臣居然一起在西安孤城,

堅守了8個月之久,

最後馮玉祥率革命軍入陝,

北洋軍倉惶撤退而去。

“二虎守長安”成為一段歷史佳話,

寫下了中國革命史上極為壯烈的一頁,

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中有對這次守城之戰的精彩描寫。

1927年,

“四一二政變”之後,

蔣介石與共產黨決裂,

並開始清理國民黨內的共產黨人,

他還下令在軍隊中將有共黨身份的人全部清理出去。

在這種時候,

同情中共的楊虎城不僅拒絕清理所部,

還向蔣介石多次進言:

要求停止剿共,團結起來。

但蔣介石不但置之不理,

而且還對楊虎城產生了不信任。

楊虎城也逐漸對蔣介石的所謂“革命”產生了失望,

於是,

不久之後楊虎城暗中向中共提交了入黨申請,

但是,

共產黨覺得楊虎城是個軍閥,

一時不相信他的革命性,

因而拒絕了他。

這讓楊虎城異常苦悶,

一腔熱血無從發洩。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

日本人不僅悍然佔領了中國的東北,

而且還大肆欺壓中國的老百姓,

楊虎城對此怒髮衝冠。

然而,

在蔣介石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下,

許多將領都是敢怒不敢言。

但楊虎城卻公開發表了《泣告全國人民書》。

他是國民黨將領中,

第一個敢於呼籲抗日的人!

而且,

楊虎城還多次主動請纓,

要求帶兵到前線去和敵人拼殺,

沒想到蔣介石竟大發雷霆,

“你管好自己的事!”

這,

讓楊虎城極為心痛!

1936年12月12日,

蔣介石親臨西安,

嚴令東北軍和第17路軍進剿紅軍,

楊虎城和張學良多次哭諫蔣介石,

希望能夠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但遭到了蔣介石的嚴詞拒絕。

楊虎城於是說服張學良,

一起發動了對蔣介石的“兵諫”——

扣留蔣介石,逼蔣抗日。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民族功臣楊虎城,他的死令人悲從心生


最後,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的主導下,

西安事變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重大,

它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

成為了從國共內戰到共同抗日的轉折點,

沒有西安事變就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自此,

中華民族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抵禦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抗戰,

中國也最早成為了遠東最大的反法西斯戰場,

牽制了日本絕大多數兵力,

並使後來蘇聯免遭日、德兩面夾擊,

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到來,

為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這場事變中的主角——

楊虎城,

無疑是一個推動了歷史進程的人,

他對於中華民族的抗擊侵略,

以及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功不可沒!

甚至可以說,

楊虎城改變了當時的世界政治格局。

然而,

楊虎城將軍雖然為中華民族帶來了生的轉機,

但他自己,

卻因此而置於險地,

並走向了死亡。


西安事變後,

蔣介石對楊虎城懷恨在心,

但是礙於內外輿論,不敢輕易下手,

只能暫時將他撤職留任,

之後又命令他出國“考察”。

當時的出國“考察”,

對於一位想為國做事的人來說無疑就是“流放”。

然而,

楊虎城雖然身在異國他鄉,

但卻時時刻刻關心著祖國安危——

七七事變爆發,他如坐針氈,

恨不得馬上與日寇刀槍相見,

於是他立即請纓回國抗日,

但卻遭到無情地拒絕。

幾天後,

他再一次發電請求,

但依然是被拒絕!

他有報國殺敵的萬千熱忱,

有萬夫不當的英雄氣概,

有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但是可惜——英雄沒了用武之地!

可他非但沒有就此灰心喪氣,

為了回國,還派人跑去莫斯科,

找到中共駐共產國際的代表團,

打算通過蘇聯回國,

沒想到斯大林把這件事告訴了蔣介石。

而蔣介石一番思索後,

居然改變了不讓他回國的想法。

蔣介石命令宋子文給他發電:

“值茲全國抗戰,

各方同志均紛紛集合,共赴國難。

吾兄雖未奉電召,弟意宜自動返國。

如何?盼復。”

他看到電報後欣喜若狂,

決定立馬啟程回國,

身邊的人都覺得有詐,勸他別回去。

張學良也曾對他說:

“你記著,不要再回來,回來沒好處。”

機智如他怎會不知,

背後可能隱藏一個巨大的陰謀,

怎會不知回去可能就有生命危險,

可他還是毅然的選擇了歸國。

他說:

“我們發動西安事變是為了抗日,

現在國內全面抗戰已起,

如我仍逍遙海外,實無臉面對中國人民。

寧可讓蔣某人負我,我不能負全國人,

國家需要我,我必須回去!

只要問心對得起國人,死何足惜!”

但他沒想到,

之後的一切竟會來得如此之快。

剛踏上祖國的土地,他就遭到秘密關押,

掉進了蔣介石為他精心設計的陷阱裡。

不久後,

連他的妻子孩子也被監禁,

他們一家的扣押之處換了不少地方,

但幾乎每個地方,

都是潮溼異常,終年不見陽光。

在獄中,

妻子還為他生下了一個女兒。

然而孩子的誕生並沒有帶來多少喜悅,

在長期的關押、折磨下,

楊虎城重病纏身,孩子骨瘦如柴,

而妻子謝葆貞不久也被殺害。


1945年,

在監獄裡,

他終於等來了日本投降的好消息,

高興得無以復加,

急迫地想親眼看看外面和平的新世界。

他本以為蔣介石會釋放他,

為了抗日,他關了蔣介石半個月,

蔣介石卻因此已經關了他8年,

這筆恩怨怎麼都該了了吧?

可沒想到,非但沒了結,

蔣介石還準備對他痛下殺手!


1949年,

國軍在內戰中潰敗,

國民黨決定逃往臺灣。

恨透了共產黨的蔣介石,

又想起了當年西安事變的奇恥大辱,

於是下令:秘密殺了楊虎城——

於是,在關押地點,

特務們騙他說是要見蔣介石,

把他秘密從貴州轉押到了重慶,

可剛到重慶,還沒坐下,

特務就齊擁上去,把他雙手一攏,

拿毛巾塞住他的嘴,

在他腰間狠狠刺了一刀,直中死門。

民族功臣楊虎城,他的死令人悲從心生


之後,

特務們用同樣的辦法,

把他的秘書宋綺雲也殺了。

這些特務居然連女人小孩都沒放過,

他那才9歲的女兒,在獄中出生,

還沒享受過一天外面的世界,

就也死在了特務們的手裡。

1949年9月6日,

56歲的楊虎城,

兒子楊拯中、女兒楊拯國,

秘書宋綺雲夫婦及孩子宋振中、

副官閻繼明、警衛員張醒民,

8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被殘忍殺害了。

無論男女老少,

在鄰近解放前的那個夜晚無一倖免!

更令人髮指的是,

為毀滅證據,

特務們還在楊虎城父子的臉上,

澆上硝鏹水毀屍滅跡!

而唯一值得欣慰的是,

楊虎城將軍的唯一血脈還留存於世,

他有一個孫子叫楊瀚。

後來,

殺害楊虎城的劊子手先後落網,

不過一個叫楊慶典的劊子手被釋放,

因為國民黨重慶大屠殺中,

他救下了19名革命黨人,

後來並幫助找到了楊虎城的屍體,

算是戴罪立功,

所以對他從輕發落,被免於罪責。

後來,

楊瀚找到了他,

得知來的是楊虎城將軍的孫子,

頭髮花白的楊慶典哭了,

他沉默地很久,

終於哽咽地說了一句:

“對不起,我只是一個士兵……”

楊瀚沒有回答,

他也只是沉默,

直到離開前,

他轉身對老人沉重地說了六個字:

“祝你活到110歲。”

如今,

說起西安事變,

人們只會想起張學良,

對楊虎城卻是輕描淡寫,

其實楊虎城才是真正的主角,

在張學良猶豫不決之時,

楊虎城堅決地主張兵諫蔣介石。


楊虎城,

一位大義凜然的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