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合肥人均居住面積從3.7平方米到35.9平方米!你幸福嗎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我國改革事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節點。從上個世紀70年代的筒子樓,80年代的單元樓,90年代二室一廳、三室一廳到跨入新世紀的小高層、複式住宅、躍層、別墅,從“居者憂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優其屋”,合肥房地產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見證了合肥市城鄉居民住房的巨大變化。

《合肥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557.41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住宅投資1095.45億元,增長27.2%。2017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平方米。

40年,合肥人均居住面積從3.7平方米到35.9平方米!你幸福嗎

要知道,合肥市1982年人均居住面積才3.7平方米,1985年,全市人均居住面積增加到7.2平方米,增長速度是非常驚人的。

今天,我們致敬過去四十年,感謝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美好生活。

從四十年變化看,合肥市居民住房變化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1978年-1988年公有分配階段:低價分房為主

到現在,只要是在合肥工作的上了一定年紀的人,都經歷過公房分配階段。改革開放前,住房作為一種福利,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分配,以租養房”的實物分配製度。1978年,鄧小平同志提出“解決住房問題的政策能不能寬一點”的想法,由此開啟了我國住房制度改革之路。

那時候較大的機關和大型企業都各自設有房管機構。如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行政處設房管科,市人民政府設市直機關房管所,合肥鋼鐵公司行政處設房管科,這些單位的自管房面積都有10萬平方米以上。

1981年,合肥市成立了房屋普查領導小組(後改為房地產普查領導小組)。小組組長由分管副市長擔任,這是合肥市首次房屋普查。到1985年普查結束,全市計有公產住宅房建築面積1703.7萬平方米,其中市房管部門直管和各單位自管的合計佔全市住宅房總建築面積的96.36%。也是在這一年,合肥市首次開展私房產權登記發證工作。

也就是在1981年,中國才開始有房價數據這一說法。根據《中國34年房價變遷史》一文中提到,1981年浙江溫州瑞安商品房賣出了68.85元/平方米的價格,算下來一套2600元。這個單價相當於一位普通工人的月均工資。但老百姓依然覺得買不起。重要的是那時的意識裡沒有買房的概念。

根據1982年城市規劃,也是合肥市改革開放後第一個規劃顯示,近期到1985年底,城市人口控制在60萬左右,城市用地為59.4平方公里,人均用地99平方米;遠期到2000年,城市人口控制在70萬左右,城市用地為77.74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11.1平方米。

實際上,到2000年,合肥市常住人口已經達到了446.7萬人,建成區面積達到100多平方公里,相比當初的規劃都有巨大躍升。

40年,合肥人均居住面積從3.7平方米到35.9平方米!你幸福嗎

1983年4月,合肥市首家房地產開發公司——中國房地產開發合肥公司成立;1983年9月,合肥市長江路、金寨路沿街改造工程指揮部(市城市改造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前身)成立;1984年9月,合肥市房地產開發公司成立。以上3家公司為合肥市成立最早、實力最強的房地產開發公司。相繼成立的還有市第二建築開發公司、市新型建築材料房屋開發公司、合肥建築集團房屋建設開發公司、市城市建設綜合開發總公司等。

合肥市第一批本土的開發商,先後建成西園新村、琥珀山莊、南園新村等數處環境優雅、功能齊全、配套設施完善的住宅區,使城市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

1988年-1998年制度改革階段:住房改革吐故納新中

1988年,房改正式全面試點,土地禁錮也終於完全放開。2月,國家批准印發了“房改領導小組”《關於在全國城鎮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並提出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實行住房商品化,將實物分配逐步改變為貨幣分配,使住房這個大宗商品進入消費市場。該《實施方案》的出臺,標誌著我國住房制度改革進入全面試點階段,也掀起了國內第一輪的房改熱潮,城市綜合開發迎來了歷史性機遇。

到1992年合肥市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有百餘家。其經濟性質既有國有、集體,又有股份制、聯營、私營、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

40年,合肥人均居住面積從3.7平方米到35.9平方米!你幸福嗎

1998年-2003年房地產發展升溫期市場正在醞釀

從1998年7月起,國家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從這一刻起,原先的福利分房制度被廢止,標誌房地產開始市場化。至此,合肥市住房實物分配製度從政策上退出歷史舞臺,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的終結和新的住房制度的開始,房地產市場正在醞釀中。

2004年-2013年市場發展階段:迅速成長蓬勃發展

從1998年底停止住房實物分配起,住房開始由城鎮居民“福利品”變成“商品”,大多數城鎮居民人人成為房產所有人,住房經濟由機關和單位主導開始向市場需求發展轉變。

2004—2013年是中國房地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也是國家對房地產密集調控的十年。2004年“8·31”大限開始到2013年,國家及相關部委共計出臺70餘項重要的宏觀調控政策,主要集中在金融、財稅、土地、行政四個方面,政策出臺之多、密度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房地產企業在此輪發展週期中,伴隨市場規模的增大,企業數量急劇上升,但隨著調控也進一步兼併整合,行業集中度快速提高。這一時期,萬科、保利、中海等大批全國知名房企紛紛進入合肥,帶來先進開發理念的同時,也給合肥人民帶來了更舒適的住宅小區,更舒適的人居環境。

2014年至今房地產轉型及長效機制探索階段

住房市場化改革促使住房需求迅速釋放,一方面居民通過新購、售舊換新、以房養房等方式改善居住條件,另一方面住房價格逐步上漲,住房的投資效益不斷顯現,並形成相互推動相互影響作用。

與此同時,合肥市房地產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嚴格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加強宏觀調控,嚴格落實各項調控政策,確保合肥市住房市場穩步發展。

行業集中度也越來越高,合肥房地產市場也百花齊放,融創等全國各大知名房地產企業基本都在合肥落地生根。與此同時,房地產企業也在尋求多元化發展,從簡單賣房到公寓開發、代建項目等多個枝頭開花結果。(來源江淮晨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