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林前的遐思

胡楊林前的遐思

呂達餘

胡楊林前的遐思

站在這一片胡楊林前,四野是一派無垠的蒼茫。乾旱使灰黃的沙地上,處處有一種薄脆的板結,腳踩在上面有塌陷的沙沙聲。說林子似乎有些名不符實了,在佈滿星點草叢的沙原上,時有活著或死去的胡楊樹出現。活著的胡楊自不必說,虯曲蒼勁的高大枝幹上,秋風已使葉子染上紅色,用手機或相機拍下來,有一種油畫般的美感。而已經死去的胡楊樹,有的死而不倒,仍呈現著各種挺拔的姿態。已經倒下去的樹幹,在地面縱橫交錯,相互枕藉勾連。已經腐朽的半截樹樁,呈現各種怪異的姿勢,使人可以做出各種想象。我在這片胡楊林裡拍了三張象形片,一張叫《少女》,一張叫《飛天》,一張叫《怪獸》,逆光裡黑黝的影子,真是非常神奇地相像。

其實,我很早就知道胡楊,這戈壁沙漠中的奇樹,但這次是真切的初見。幾年前,曾買過一本《中國胡楊》攝影集,在攝影家們的鏡頭裡,在各種光影的作用下,胡楊,無論是活著的還是死去的,是站立的還倒下的,都呈現出一種壯美。我知道,這是藝術的魅力。與我一同來此的攝影家,此時,也在創造著這種魅力。人們所以對胡楊感興趣,因它是一種奇特的樹種,在自然界中它的生命力最強,號稱“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現在,攝影家們幾乎是在進行搶救性拍攝,由於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西北胡楊林的面積正在日益減少。

胡楊林前的遐思

胡楊是一億三千萬年前遺留的樹種,而且全世界90%的胡楊在中國,中國90%的胡楊在新疆。胡楊一般樹高10—30米左右,胸徑數10釐米直至2米不等,高大粗壯可謂樹中的偉丈夫。大西北地區的各族生民,幾千年來都需要它維持生存與繁衍。胡楊葉腐殖土是上好的肥料,枝條則是日常生活的燃料,胡楊木則可壘築房屋和羊圈,製作各種生活用具如面盆、板凳、桌子和床等等。由於胡楊生於戈壁沙漠,為獲取生存所需的水份,它的根系十分發達,一顆經年的胡楊,其根系可深入地下100多米。不僅如此,胡楊根系分櫱力極強,在一顆大樹周圍,可以萌發很多不同樹齡的植株。

就在眼下,你可以看到,很大的一個沙丘上,冒出一小叢胡楊綠枝。要知道,其實全部的沙丘裡都密佈胡楊的根系,如果刨開它,那些盤根錯節的根系,會讓你十分震撼。為了生存,這些根在扭曲中頑強生長,一部分乾枯了,一部分又衝出來,就像戰場上的戰士。大風把沙丘堆多高,它的根就伸展多高。一片胡楊林的矗立,是一個龐大的地下世界,在深與廣的兩個維度,努力地進行強力支撐。地面的胡楊林是高大偉岸的,地下的根系則更為綿密而壯觀。可惜的是,這部分我們往往不易看見。

想起我們常見的速生樹種,幾十年或十幾年就可以成材。常年溫風細雨的環境,適宜的溫度、雨量和陽光,使它們能夠快速地生長。但這些樹種的質地,往往比較鬆軟或脆,燒火不旺,也不耐斧鑿。而且在生長過程中,遇大風雪則易伏,觸地時久則易朽。在這一點上,與胡楊樹形成巨大反差。在戈壁沙漠的惡劣環境中,胡楊的根系拼命向地層深處扎入,向四周努力延生擴展,少量的水分就這樣一點一滴供給樹幹和枝葉,其樹幹的生長必定是緩慢而艱韌的,質地的累積也是密實的,這一過程最長是1000年。1000年的風沙狂吹,煉就了它的銅幹鐵枝,狂風吹不倒它,沙礪掩埋不了它,乾旱也渴不死它,耐極度的高溫與嚴寒。這需要它的龐大根系的支撐,需要經年累月反覆的年輪鍛打。

胡楊林前的遐思

我撫摸一株已經死去的胡楊,用手摳一摳樹幹,你休想在上面留一點痕跡,就是用鈍器敲打它,也不會破損它的分毫。而且,現在,距離它的倒下和腐朽,還有一兩千年的存在呢。在這片胡楊林呆得久了,同來的攝友們呼喚著回去。我對著一顆生長茂盛的胡楊,給它正面拍了一張標準照,追隨同伴一起走出這片沙原。再見了,胡楊林!我給你拍的照片,是非常寫真的,算不上什麼藝術品。但我會將你的壯美雄姿,懸掛在家裡的牆壁上,時時觀摩你的身影,紀念你我的這一段奇遇,及給予我的某種人生啟迪。

胡楊林前的遐思

作者簡介: 呂達餘,男,安徽銅陵人氏,大專學歷,高級政工師,中華精短文學學會會員暨簽約作家,銅陵市作協會員,有數百篇詩文散見於報刊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