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写作的财富效应带来误导

写作被认为是屌丝、草根发家致富的途径之一;作家收入颇丰,年收入可达几百万甚至数千万;网络写手月薪可达数万元,年收入少则数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这类误导言论比比皆是,这类传说层出不穷,但笔者可以非常确定地告诉做着写作发财梦的人,这些都是骗人的谎话。并不否认通过写作有个别人获得了较多的财富,但面对中国数以百万计的作者群体,那不过凤毛麟角,其成功概率甚至还远低于买彩票博大奖。那这些误导到底错在了那里?

实体出版,成功概率低,制作周期长,稿酬微薄

国内近年出版的纸媒图书规模,已达到年40万品种以上。但这里包含了公版书、再版书、工具书、教材教辅、行政系统用书、项目职称评选等图书。剩下原创走市场的新品种,应不超过10万种。但全国各类稿件,想实现纸媒出版的绝不会在百万种以下,且每年还有不低于数万种的新作品加入其列。

扣除这些不提,就是图书选题得以通过,最终可以出版,但现在一般图书起印量不过3000~5000册。新作者的稿酬,很多都以千字几十元的稿费计算,就是可以拿到版税,也不会很高,一般只在6%~8%之间。取中间值,按4000册,版税7%,定价40元计算,最终版税也不过是11200元。这还是税前,按目前稿费所得税率,还要再扣税1100多元。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作者的稿酬标准都不会高于这个数值。如果根据千字稿酬计算则会更低,一般稿酬在税前千字40~100元左右。现在图书大部分文字都控制在word字数10~15万之间。那最终的稿费按中间值估算也不过是税后八千多元。

有人会说国家已经提高了相应的稿酬标准,那作者的收入会有所增加。在这里笔者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对于绝大部分不会增加反而会降低出版概率和收益。这个稿酬标准是国家指导标准,并不是强制标准。国家还是鼓励稿酬定价以市场为导向。而如此后,增加的收入的是有经验、有名气作者的收入,对于新作者或者是草根作者,不但收入不会增加,反而作品得到出版的机会会更低。企业出版图书必须要考虑到成本投入,市场风险。所以在稿酬偏高的情况下,企业不会也没有必要为一个新作者去承担这样的市场风险。所以提高稿酬指导标准与一般作者的收益基本无关。

如果说你的图书幸运得以出版,你又能按合同拿到稿酬(拖欠稿酬的现象并不鲜见,且出版合同多规定是根据实际销售情况结算版税,作者最后很难全额拿到稿酬),但这个稿酬最终结算到手里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图书从选题策划开始,到选题确定,签订合同,作品完稿,稿件经过三审三校,印制出版,这个过程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即便作者写作速度很快,但是真正的好作品还是需要有作者对人生、学术、知识的储备和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个过程是无从计算的。经过漫长的操作周期之后,图书上市了,那么根据合同规则不同,一般能拿到稿酬也要在图书出版后的3-6个月。一些稿酬协议还规定根据图书销量情况分阶段支付,那么能拿到全部稿酬的时间更是要延长到3-36个月的时间周期。这里就是作者可以一年出版两本图书,那么一年收入不过才不过2万元左右,且这个钱要一年之后才能到手。试问如果专职以此为业,恐怕连基本的生存都无从保证,那里还能发财致富?

网络写作虽收益周期短,但成名率低,绝大部分作者收入可忽略不计

现在某些网站总是宣传自己的驻站作家年收入几十万元甚至可到几百万元。这个数字确是真实,但这个只是金字塔塔尖的极小一部分人才能获得。这样的作者在其网站中不过数十数百,但网站为了维持自己的运营就需要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的写手、读者参与进来。草根作者不过是用自己的金钱、时间和文字去为网站积累塔基。做流量、做人气,作肉鸡取蛋吃肉而已。就是已经成名的塔尖作者,很多也是用“生命在写作”,一天数万字的更新要求,逼着作者去透支身体,用健康去换稿费。很多人钱还没赚够,就要用这些钱去治疗疾患,更有猝死的消息不时曝出。

一部数十万字的作品,大部分在网络渠道只能收益区区的数百元。就是如此,在合约中,作者的众多权利也会被层层盘剥。实体出版权、影视改编权等众多权利都被网站窃取,最后就是作者自己联系作品得以实体出版,按合约往往也要被网站收取一定比例的稿酬作为所谓的推广宣传费。试想一个拥有几千上万写手的网站,对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写手怎么会去做宣传推广?且一般作者的稿件,如果电子版权不在,或已经在网上有电子版,那么实体出版机构基本不会考虑签约。实则作者断了自己的主要出路,把自己以卖身契的模式贱卖给了网站。

写作的财富效应被一些背后的商业利益严重误导

每年有各类的作家收入排行榜,有各个网站的驻站作家收入排行。这些看起来十分诱人,具有相当的蛊惑性,实则不过是商业机构为了获取利益的一种营销技巧,宣传手段。文学网站如果不用这屈指可数的几个高收入作家作为典型进行宣传,那么有几个人会去关注他们的网站。没有流量人气的网站,他们怎么去玩资本运作,套取投资?只有树立起几个神话般的榜样,才会吸引作者、读者去参与,去消费。只有通过大众的消费,才有足够的资本捧起这几个神话。然后再用这些神话所带动的流量、市场空间、知名度去换取广告收益,去换取投资人的关注。最终实现资本运作,操盘人才能把财富套现。

其实现在大部分成名的作家已不在是简单的写作出书。他们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商业品牌在运作,图书作品成为一个产业链的基础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再去操作相关的项目,获得更广泛的收益。作者用排行榜吸引眼球,这种关注又促进了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的销售渠道又因为知名度而更多元化,实体出版、数字版权等不断扩展。然后再延伸到影视、动漫、游戏的版权输出。这一切都是一个商业链条。只有通过财富效应的宣传,才能把这个链条建立、完善、增值。当这一套操作模式成熟时,作者已经转身变为商业大佬。

在如此丰厚的商业利益驱动下,作者、媒体、资本、网络一起使劲,突出引导这种所谓的财富效应也是彼此多赢,当然最后埋单的还是金字塔基的芸芸众生。

写作应是个人兴趣和爱好,而不是发财的途径和一种职业。依靠写作成名,需要作者的天赋及悟性,况且绝大部分人只是自认为有才气和天赋。就算拥有这些先天条件,其最终的成名,还要更多依靠机缘和运气。写作是一种漫长的积累,没有几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是很难有所成绩的。二十年前莫言写作时,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捧得诺奖。如没有二十年前的积累和努力也不会有二十年后的成绩。但这个二十年有多少人能等?又有多少人自甘寂寞?同时代的作家无数,但最后不过就有一个诺奖嘛?写作要放平心态,以娱乐和爱好为目的,切不可功利,不然会误己一生。

别让写作的财富效应带来误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