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寒冷的冬天,看到最溫暖的人性

評《從西點軍校到鴨綠江——49屆西點軍校學生朝鮮戰場親歷記》

“這是場漫長的戰爭,也是一場艱苦的戰爭。你們英勇並驕傲的為祖國而戰,你們是不平凡的一群人,彼此緊密相聯。這樣的友誼只存在於戰鬥中,在兄弟之間。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時刻彼此扶持。你們見過死亡,一起接受磨難,我很驕傲能與你們每一個人共同服役,你們有權享受永遠的快樂的和平生活。”

這是《兄弟連》接近結束時的一個橋段。一位德國將軍在向盟軍投降後,對與自己曾經共同奮戰過的士兵所做的最後告別。這支軍隊雖然投降了,但是骨子裡仍散發著驕傲的氣質。但對於擊敗這支擁有驕傲氣質軍隊的人,和平所駐留的時間並沒有太久。五年後在東方的一座半島上,發生了更為慘烈的戰爭,這就是韓戰,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朝鮮戰爭。

在經歷了三年殘酷堅忍的戰爭後,這段講話同樣適用這群人。這場戰爭拋開政治含義外,其實並沒有勝利者。因為有太多的異國兒女長眠在這個並不富饒、並不重要,但對大部分人卻完全陌生的半島上。不管敵對雙方及背後的力量如何掙扎,邊界線都基本維持在原來的位置,但無謂的鮮血已經流了太多,太多年輕的生命在此消失了。

在這群人之中,有一種支撐他們堅持下來的精神,有一種從來不曾放棄的驕傲,有一種從來不曾動搖過的責任,那就是西點精神。責任、榮譽、國家——這是西點的校訓,也是這群人至死堅守的信條。《從西點軍校到鴨綠江—49屆西點軍校學生朝鮮戰場親歷記》,本書從一個西點軍校學生的眼中,用另一種視角來看待這場戰爭。

在戰場的微觀世界裡,在生死的瞬間,生存和拯救生命成為人類的本能。而在這種本能之上是一種捨己為人,不放棄戰友的高尚情操。團隊和戰友,是生存下去的基本條件。只有彼此相依,彼此信任,彼此幫助,才能保持住這個團隊的生命力。而在生死之間,這種彼此的依賴,往往催生出眾多悲壯的故事。雖然這些故事的主人都是小人物,但都是有血有肉,同樣珍惜生命的人。他們為了戰友,可以自我犧牲,可以奮不顧身,可以超越極限。這就讓這些平凡的人,成為了英雄。英雄不是多麼的強大無敵,而是可以犧牲自我去拯救他人。

雖然在戰場上他們是殺人的機器,但是在戰場之外他們並不是魔鬼的化身。他們不是我們臆想中由花花公子所組成的炮灰。他們會有自私狡猾,會有愚蠢錯誤,會有光環之下的人性陰暗面,但這並不能抹殺這群人的理性和犧牲精神。

真實的美軍不是我們想象中和侵華日軍一樣的殘暴,他們有紀律,是軍人而不是土匪。他們會去購買而不是搶劫平民的財物,他們也許會去招妓,但是不會去集體有組織的強姦女性。他們不會去因為無聊和發洩而去屠殺平民,當然他們如果覺得對方威脅到自己的生命,或是懷疑對方是人民軍的便衣,也會有毫不留情的攻擊、消滅掉對方。但這些是在戰場上求生的本能,是在一種基本價值觀和紀律下的行為。當然那裡都有敗類,違紀也會時有發生,但當朝鮮平民去軍官處告狀,軍官大多會為朝鮮平民主持公道。這和我們所想象的美軍完全不同,並不否認這裡有美國人自己的主觀情感,但從南北朝鮮平民對美軍的友善立場就可以印證大部分的屬實。

美軍的基本價值觀就是不能丟棄戰友,要尊重生命,當然現實條件往往並不許可拯救每一條生命。當你看到最多的故事,是因為拯救戰友而得到銀星勳章,而非因戰功顯著而得到勳章時,你就可以明白這支軍隊為什麼戰鬥力強悍,因為他們除了武器之外,也擁有強大的精神。膽小鬼是可恥的,但拋棄戰友而自己逃生的人更為可恥,並且會受到所有人的敵視和鄙視。當一支小分隊陷入包圍時,會有幾百人甚至調動空軍、坦克來協助,救援。在這樣的集體中,雖然生死無常,但也會給人一種安全感,也正是這份安全感才溫暖人心,讓他們可以全力守衛著自己的理想。

書中有一段說一箇中尉排長在戰鬥中因身先士卒而受傷昏迷。同伴們冒著炮火,用了4個小時才把他抬下陣地。之後一天多時間他輾轉到戰地醫院進行緊急治療,後又坐火車再轉飛機到日本進行治療。他在日本醫院裡已神志模糊,但當聽到外面的雨聲,他卻開口懇求護士讓他的士兵進來避雨。護士也善意的配合,假裝允許他們進來避雨。讀到此處眼眶溼潤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就是軍人最珍貴的袍澤之情。

用這首《詩經·秦風·無衣》來結束本文,他代表了戰友間,在生死存亡之中所建立起的情感,這種情感雖是友誼但勝過友誼。是一種信任,是一種可以託付生命的信任。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秦風·無衣》

《從西點軍校到鴨綠江——49屆西點軍校學生朝鮮戰場親歷記》,[美]哈里·J.梅哈福爾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定價: 39.00元 ISBN: 9787510067761

在最寒冷的冬天,看到最溫暖的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