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眼瞎」的滴滴:柳青明著收集上萬反饋,卻故意忽略眼前的方法

滴滴事件大嗎?當然大。但是沒有措施應對嗎?當然不。這幾天滴滴發公告說自己收集了7萬多天留言反饋,還說自己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出結論:曾經討伐滴滴打車的人,已經開始改變了態度,一部分人選擇支持滴滴,一部分人選擇觀望或者出謀劃策。然後事情真的有這麼複雜嗎?真的需要柳青一個月都得不出結論想不出策略?

“睜眼瞎”的滴滴:柳青明著收集上萬反饋,卻故意忽略眼前的方法

還在刻意把柳青和程維刻畫成連國慶節都馬不停蹄地在聽論證會,協助監管來監管數據,再組織司機用戶討論嗎?

在筆者看來完全沒必要。因為這個事情其實很簡單,並不複雜,而且滴滴打車在某些方面可以說已經做到了,甚至該做的挺好的。唯一值得回味的是:滴滴打車願不願意多投入一點功夫,多花點時間和成本。在於滴滴打車願不願意稍微的縮小一點自己的蛋糕,把這個蛋糕做的更高質量一點,更小一點,更容易管理一點。

下面截取一些滴滴打車應對順風車安全措施的策略,這個貌似忙碌的策略到底是“睜眼瞎”,還是仍不願丟失自己的傷人本色。與此同時,筆者再來說一下,滴滴視而不見的策略到底是什麼,也好做個對比。

“睜眼瞎”的滴滴:柳青明著收集上萬反饋,卻故意忽略眼前的方法

其一:滴滴因為相關監管部門需要資料,滴滴最開始的時候是給的紙質的。

一大摞紙質的資料丟出去,這不是上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就不說你直接把自己的數據接口開放出去了(這也是要求滴滴開放的,但是滴滴一直不開放),最起碼也要電子文檔吧,可以見其根本沒有一點誠意。而後看事態壯大,才願意開放數據,但是就如何開放,開放多少程度,責任劃分問題,至今還沒有公佈出答案。

“睜眼瞎”的滴滴:柳青明著收集上萬反饋,卻故意忽略眼前的方法

其二:滴滴關於順風車的態度,下線順風車可以說做地足夠有誠意,但是筆者認為夠果斷,但是可以做的更好。

順風車下線後,根據報道,更多不知名的黑車司機又氾濫起來,亂開價,更加沒有安全,這樣一刀切的方式合理嗎?所以如何下線順風車,又如何做好,何時以什麼形式上線順風車?柳青和程維,討論的結果可沒有下線滴滴順風車那麼快。據圈內人說,柳青這一次不惜動用柳傳志的關係,來穩定順風車的上線,但是明面上馬不停蹄、各路奔波,但是眼前就有路子,為什麼要忽視呢?

“睜眼瞎”的滴滴:柳青明著收集上萬反饋,卻故意忽略眼前的方法

大家一直都在說,滴滴順風車不安全,可是有沒有聽過滴滴的“專車”有問題?是不是"專車"發生不安全的幾率是不是比“順風車”低多?那就很明顯了,就以專車的資質要求順風車,把順風車這塊蛋糕做小,再慢慢考核,一步一步擴大,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忽視了大眾的需求,又想一口吃成個胖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