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米價正低 備貨好時機?


新米價正低 備貨好時機?


喜逢豐收季,各地原糧已大量上市時期。與往年不同是新季水稻未受極端天氣影響而出現質量問題,因此各地新米自上市以來便開啟了“下跌模式”。其中粳米累計下調幅度在0.2元/斤,中晚秈米累計下調幅度在0.1元/斤左右,那麼此輪米價會跌多久?經銷商何時補貨為佳呢?以下是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尹秀穎結合南北方實際情況作出簡要分析。

短期內米價或將繼續下跌

緣何新季大米價格在現基礎上繼續回落呢?主要原因在於首先,託市還未大範圍啟動。根據“關於印發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通知”中瞭解,2018年水稻託市啟動的時間較往年晚,根據現階段市場行情預計中秋節後湖北、安徽等地將率先啟動託市,但根據今年託市收購的力度,其啟動的範圍或將較小。東北三省託市將在11月1日啟動,實際啟動時間或將在11月中下旬。其次,新糧即將進入上市高峰期。國慶節期間天氣晴好,利於新糧的收割與晾曬,國慶節後新糧上市量將大幅增加,收購主體均為市場化收購而言將抑制企業入市收購的積極性,畢竟企業也有自己的顧慮,大量存貯必將為後市帶來隱患,託市節後又將是陳糧主導的市場。最後,新糧自身的條件,主要表現在水分大、農戶早已改變售糧習慣,新糧上市後將部分原糧變現,集中上市必將導致稻價難有上漲之勢。

託市啟動後米價迎轉折點

歷年來託市收購在原糧市場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市場稻價的漲與跌均要看託市收購的情況。託市力度大,其稻價上漲的動力相對較大,畢竟米企與糧庫間將爭奪糧。受託市延期的影響,國慶節前主產區均未啟動水稻託市收購。預計隨著南方秈稻產區率先啟動託市後,稻價將向託市價靠攏,收購主體的增加將使得工廠的加工成本小幅上漲,屆時米價將呈穩中趨強的態勢。截止目前,黑龍江圓粒水稻烘乾糧外發裝車1.30-1.35元/斤,出米率67%以上、長粒水稻烘乾糧外發裝車1.52-1.53元/斤,出米率65%上,超級稻1.25元/斤左右,溼糧20%左右、安徽產區豐兩優稻穀收購到廠價在1.2-1.25元/斤,出米率65%、湖北產區豐兩優稻穀多在1.20元/斤以內,出米65%,黃花佔收購價在1.22元/斤左右、雜交稻收購價1.15元/斤左右,國標三等糧,市場價格均低於託市價,託市啟動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後市米價利好因素多

之所以說後市新米市場利好消息也不少。其一,陳糧拍買即將停止。預計國慶節後水稻拍賣將是最後一期,屆時陳糧停拍,陳米將陸續退市,給予新米良好寬鬆的市場競爭環境,畢竟2018年前三個季度多為陳米主導的市場,新米在價格上並不具有競爭優勢,特別是大米副產品碎米、白米、酒米等產品的滯銷拖累其工廠的加工利潤。其二,四季度新米的保管條件向好。進入四季度後,我國各銷區氣溫將明顯下降,且新米上市的水分也有所降低,屆時經銷商方面備貨積極性增強,需求量上的增加,新米出貨速度加快及價格趨於穩定。其三,四季度進口大米總量萎縮。受我國逐年下調水稻最低保護價及國家大量向市場投放低價陳糧的影響,我國大米現貨價格與進口大米價格間價差逐漸被縮小。據海關數據統計,2018年1-8月中國稻穀和大米進口量為202萬噸,同比下降24.6%,2018年1-8月中國稻穀和大米進口金額為1080百萬美元,同比下降11.9%,如下表所示,屆時進口大米對我國大米市場的衝擊將逐漸減小,利於我國大米的市場銷售。且價差的縮小,也能夠相應的提升我國大米出口競爭力。

新米價正低 備貨好時機?


綜上所述:在新糧大量上市後,新米價格或將繼續呈小幅下跌的趨勢。但進入十月份中下旬,因稻價持續低位運行,基於成本的考量,使得農戶惜售心理將加重。特別是面臨種植高成本的投入,預計國慶節後隨著託市的陸續啟動,稻價將獲得一定的底部支撐,屆時米價將止跌企穩,整體呈穩中弱勢震盪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