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人越強大就越謙虛?

你好251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宋振輝老師回答。

謙虛,表現的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品格,來不得半點虛偽和做作。有些人越強大表現出越謙虛,說明他們懂得了謙虛,他們在強大以後,對謙虛有著深刻理解。

人們是否能夠做到謙虛,與人們的學識、閱歷、心理狀態、家庭影響、師長影響有著一定關係。一般聰敏好學的人,在求學問藝的過程中,抱定的都是謙虛謹慎的態度。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裡,深深懂得了沒有這種態度,就學不到真諦。

已經強大起來的人,他們所走過的路途絕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定經歷了不少磨難,承受過一定壓力,在他們的內心世界,已經具備了一定定力。已經強大起來的人,不僅僅是財富上的強大,同時,他們內心更需強大,外在表現也要強大,這種外在的強大,對於他們來講已經不需要過度張揚。這時的謙虛更能夠十分得體地表現出一個人的內在氣質和魅力。

強大的人表現出的謙虛,沒有做作之嫌,一定是他們對人生做出了深刻的反思所表現出的自覺行為。

★婦專委協會近期推出線上系列公益微課,每週一次,歡迎收聽,詳詢請發私信或留言。

♥宋振輝,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中共黨員,從事兒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兒科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婦專委、懋德服務中心志願者,現返聘於房山區婦幼保健院兒科專家門診,房山區第一院心理諮詢,有豐富的兒內科臨床經驗,從事心理諮詢10年以上,擅長早期教育、青少年心理諮詢、家長課堂、青春期健康教育。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卑與悲,同門師兄弟也!

卑,心自賤。胸無“景”,看“黑”自己。

謙遜的人!躬親事,往往細緻!為何!有強大心臟,不怕弄點問題,能吃得了,就地解決。人不強大時,怕搞出點事來吃不了兜著走!

魯迅說:“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強者的勇,是平時不會表現出來的。

我們看世人,往往是“半桶水”的才會四溢而出,搞溼一大片!強者挑著兩桶,平穩無漏!

這個道理也告訴你,可跟強者論理,不可弱怯之人論公道。同情弱者,是有道理的!強者謙可理喻,弱怯者,視你為威脅!

學謙補強是同一個道理的,比如,現在國人自信,與以前相信港產片“拳頭打洋人”時的心態是不一樣,以前是弱感在作祟!“同仇敵愾”的振奮感。現在自信,美好和善的感覺回來了。這不是嗎?




閒適人家


內心強大的人,其實就是指,他承載力很大,或者叫很包容。

不管,你給他貼什麼標籤,你如何去懟他,他都能夠自嘲一下,或者調侃一下哈哈而過了。


為什麼,它能夠很謙遜,主要的原因在於,他把自己看得沒那麼重要。

他的格局更大,包容的東西越多,他就不會固執己見。


就特別像,當你知道了越來越多的事情之後,剛開始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懂的很多,但懂得越來越多了,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無知了。

見識的越來越多東西,你就越來越發覺,其實有很多力量,不是你個人能夠左右的。


而且,你知道自己力量有限,知識有限,所以,你就學會借用他人的力量和知識。

不會妄自尊大。

你之所以能夠謙遜的接納,也是因為,你明白自己的侷限性,也明白自己的渺小性。


所謂的強大,其實就是承認自己的弱小和無知。


貓黍說


“強大”,我換個詞吧,“有能力”或者“有實力”。

1.外因

說一個人有能力,有實力,意味著這個人做了某些事,解決了某些問題,獲得了他人的認可。

人的性格千奇百怪。

有的人看到了他人做出了成就,是發自內心的認可、肯定。

而有的人,則是發自內心的嫉妒。

嫉妒: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體現,它是人感情的表現。由於怨恨且察覺別人享有之利益,並欲將其佔為己有,因而產生的一種情感與心理狀態。

“我為什麼沒他強”“他搶了我風頭”“他奪去了我應得的關注”


不同的人,處理這種心理刺激的方式也不同。

有的人選擇“化嫉妒為力量”,提高自己;

有的人卻選擇通過貶低那個有能力的人來維護自尊。


“聰明”的有能力者,會選擇儘量地“低調”,“謙虛”,從而減少那些嫉妒的人帶來的煩擾。

2.內因

“總以為自己天下第一,自然不會太注意別人”

對自己過高評價的“高自尊”狀態,會影響學習的態度。

謙虛,不僅讓自己端正學習的態度,還會更容易和別人相處。

畢竟,沒有哪個人會對一個“盛氣凌人”的人交流,更別說傳授經驗了。


綜上,聰明的有能力者,會選擇謙虛,因為謙虛減少了嫉妒者的煩擾,端正了學習態度,更容易和別人交流。


想看更多?

去“螞蟻科學”小程序,

宇宙天文、生物健康,人文地理......

來了你就知道啦



螞蟻科學



晴空一鶴46


所謂強大,是指做人的境界層次超脫於普通人,層次越高,越能理解低層次人的無知,愚昧,越能對低層次的人憐憫,關心和幫助。所以看起來,強大的人都很謙虛。其實,這裡的謙虛,不過是低層次的人在以自己的感覺來認知高層次的人對於低層次的人的憐憫和關心,愛護罷了。


北京得明


人越缺什麼就越愛現什麼!反之同理,越強大越謙虛,越強大的人越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為深知現實生活中沒有誰是天下第一,謙虛不過是強大之後發自內心的一種態度,對待自然對待社會,待人待事。。。要麼說閻王好惹小鬼難纏呢


青衣御雪


只有弱小的人才有資格驕傲,強大的人是沒資格驕傲的。

這句話看似不可理解,其中的道理我分析給你聽。

《史記》記載了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

(魏文侯)十七年,伐中山,使子擊守之,趙倉唐傅之。子擊逢文侯之師田子方於朝歌,引車避,下謁。田子方不為禮。子擊因問曰:“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貧賤者,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楚、越,若脫躧然,奈何其同之哉!”

魏國攻下了中山國,魏文侯讓子擊去管理。在朝歌,子擊遇見了魏文侯的老師田子方,為表示尊敬趕緊把道讓出來,還下車行禮。不料田子方大搖大擺地路過,根本不理子擊。

子擊這個氣啊,就問田子方:“是富貴的人可以驕傲地對待別人呢,還是貧賤的人可以驕傲地對待別人?他的意思是,我好歹是要掌管一個小國的人,你雖說是文侯的老師,但無官無職,怎麼能如此驕傲?

田子方說:“只有貧賤的人才能驕傲地對待別人啊。諸侯驕傲就會丟掉國家,大夫驕傲就會丟失封地。貧賤的人呢,你不喜歡我,我就到其他國家去,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多麼逍遙自在。”

這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弱小的人沒什麼可失去的,自然可以驕傲;強大的人有很多東西可以失去,必須謙虛。就像前段時間的“嚴書記事件”,假如是一個無官無職的貧賤之人說那些話,頂多是被網民罵兩句,不痛不癢,但那個媽媽是官員的妻子,結果導致自己丈夫被調查,說不定有牢獄之災。

所以,強大的人不謙虛行嗎?



夢露居士


強大的謙虛是正常的,得來不易稍縱即逝,不想失去…

很多人也想謙虛,無奈他們的謙虛是理所應當的乞求得到…

還有一些人,雲裡霧裡,你看不清他他也看不清你…


觀雲堂


"用一個大圓圈代表我所學的知識,但是圓圈之外有那麼多空白,對我來說意味著無知,而且圓圈越大,它的圓周就越大,它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見,我感到不會的地方還多得很呢!”——愛因斯坦

一,就像愛因斯坦所言,一個人知道的越多,也意味著這個人就能意識到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也越多。

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像畢淑敏在《旅行使我們謙虛》裡所說——

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驕傲,天地何其寂寥,峰巒何其高聳,海洋何其闊大。旅行中我也知曉了死亡原不必悲傷,因為你其實並沒有消失,只不過以另外的方式循環往復。

我覺得一個真正強大的人,都有著一顆敬畏的心,對自然的敬畏,對天地的敬畏,所以,謙虛是自然而然的。否則,那不能叫強大吧,而是狂妄。

三,我所理解的強大,比如說內心很強大,那就意味著他能承受異於常人的壓力,能力強大,能解決常人難以解決的問題,總之就是,強大意味著承擔,而不是征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