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自貿區基本完成改革試點任務 將推進擴區

中新社廣州9月28日電 (記者 程景偉)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專職主任曹達華28日表示,目前,《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所確定的122項改革試點任務已完成119項,完成率達97.5%,改革試點任務基本完成。

在當天召開的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曹達華稱,廣東自貿區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樞紐、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窗口建設紮實推進,總部經濟、高端產業發展迅猛。截至2018年7月,區內累計新設企業25萬家,新設外資企業1.33萬家,實際外資167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設立企業超過270家。累計入駐金融企業5.8萬家,成為中國內地最大的創新金融和類金融企業集聚地。

他表示,截至2018年7月,廣東自貿區內共設立港澳資企業1.1萬家,區內企業在境外直接投資設立企業400餘家,中方協議投資額超過100億美元。

曹達華表示,由於加快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廣東自貿區實現相關證照“二十證六章”聯辦;實施“即審即辦”“容缺審批”等便利化措施,審批時限壓縮50%以上;區內開辦企業時間平均為3天,接近新加坡、香港等地水平。

“廣東自貿區改革創新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度安排。”曹達華指出,與新加坡等國際知名自由港或自貿區相比,廣東自貿區在貿易監管、金融創新、財稅政策、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制度安排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同時,粵港澳合作還存在體制機制障礙,如會計師、律師事務所等領域已對港澳開放,但在執業的地域、業務範圍、服務時間、股比、出資額等方面限制性措施依然較多。

曹達華透露,接下來,廣東自貿區將謀劃推進一批“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事項,包括推進廣東自貿區擴區,為汕頭經濟特區等地爭取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新平臺;在區內探索創新港幣、澳幣流通模式,創新粵港澳保險機構營運方式;推進在前海蛇口開展以合作監管和協調監管為支撐的金融綜合監管試點;進一步爭取優化和拓展橫琴“分線管理”政策,推動橫琴口岸全面實行“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查驗模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