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推廣“南園模式” 試點“智慧社區”

<table> 推廣“南園模式” 試點“智慧社區”

南園社區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

/<table>

一部手機在手,只要安裝“智慧南山”APP,租客便可在線選房,政府提供擔保可信可靠;入住社區,隨時有監控設備進行“人臉識別”,安全有保障;居住登記、辦理居住證等便民服務均可在線辦理。居住安心、生活便捷、服務智能,讓外來務工人員身在異地也能感受家鄉般溫暖;雖是城中村,民眾居住生活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這就是深圳市南山區南園社區的實踐成效。

南山區依託“智慧南山”系統的建設,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南園社區,將其打造成深圳率先試點的智慧化社區。在這裡南山區以“民生為本、綜治引領、科技支撐”為理念,以問題為導向,堅持頂層設計、強化流程細節,重構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提升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方面,南山區以敢為人先、勇當尖兵的勇氣開展了探索。

1 大數據平臺築底

深圳智慧社區試點落地南山

南山是中國改革開放第一聲“開山炮”的炸響之地,40年前的南山,以“殺出一條血路”的膽魄,成功從一個邊陲小漁村轉型為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中心城區。作為移民城區,近半數的常住居民以租房居住為主,而城中村成為很多年輕人初來深圳的首選之地。

針對城中村的管理難點和痛點,在深圳市委政法委和深圳市公安局的指導下,由南山區政法委統籌、南山公安分局充當主力軍,南山街道作為實施主體,以居民的幸福訴求為出發點,於2016年利用“智慧南山”的建設機遇,選取南園社區作為試點,開啟新技術引領下的社區治理新路徑。由此,“智慧社區”在南山產生。

南園社區地處南山中心位置,交通便利,離地鐵近,有出租屋16101間,人口近3萬,其中流動人口27000餘人,佔比超過九成,其人口更新率達到年均40%。離南園村牌坊50米的地方,就是“蔡坤海警務室”,這是深圳為數不多的以社區警長名字命名的警務室,該警務室是“智慧社區”的大腦中樞。

目前的南園社區,安裝有視頻門禁系統600套、人臉識別系統625套、車牌識別系統6套、各類智能消防探測器390個、煙感噴淋2394個,日均採集人臉信息10萬條、車牌信息5000條。這些大數據匯聚到雲平臺,在南園社區應急指揮室實現可視化,各項數據一圖通覽、一鍵指揮,有效實現社區智慧化管理。

如今在南園社區前端採集的數據尤其是視頻門禁數據,已推送到深圳市公安局資源服務平臺、廣東省公安廳的視頻門禁彙集平臺;同時,基層民警也獲得最大權限支撐,信息高度共享,實戰效果呈現“幾何級數”倍增。由此民眾報警的小案、微案,也能第一時間得以解決,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數據顯示,自去年8月以來(截至4月30日),南園社區發生的26宗盜竊案件全部破獲,破案率達100%;盜竊(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50%,環比下降55.17%。最新第三方民意調查顯示,社區居民的安全感、滿意度均達歷史新高。

2 賦能社區治理

群策群力,政府搭臺居民齊參與

隨著智能化社會的到來,在“智慧南山”的建設中,南山依託科技創新優勢,率先在南園社區探索數字時代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總結起來,‘南園模式’就是‘黨建全覆蓋、矛盾全化解、控防全天候、服務全提供、人民全參與’的基層治理特色。”南山區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華振強說。

社區治理離不開黨建的核心引領作用。在南山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南山公安分局以派出所所長任街道黨工委委員、社區民警任社區黨委兼職副書記為契機,發揮黨建和綜治的引領作用,聯合社區工作站,整合轄區內的黨建和政務資源,依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立600人的流動黨支部,通過黨員示範崗等形式,將群眾走訪、防範宣傳、幫扶弱勢群體等融入黨群活動,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同時,強化基層治安防範的戰鬥堡壘作用。

黨委搭平臺、群眾提需求、政府抓落地,今年以來,南園社區落實了電動車充電樁、共享單車停靠點、弱電三線下地、環境提升等共計13項民生服務項目,增強了居民獲得感。

社區的安全需要人人參與,在南山區政法委的統籌下,群防群治工作上升到新的水平。目前南園社區形成了以社區警長為核心,覆蓋治安辦、專職消防隊、物業保安員、快遞員等群防群治應急力量的群防共治體系,實現社區一級的群防群治動態管理和一呼百應。

在南園社區,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外來務工人員,在社區均要承擔一定的職責義務,政府通過各類平臺的搭建,讓居民全身心參與社區共建。

3 共享發展成果

“南園模式”

將在全區鋪開

“南山區在南園社區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具有典型意義。”深圳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李華楠如此評價。

4月,南山區提出勇當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尖兵,在全區全面推廣新時期楓橋經驗的“南園模式”,以黨建為引領、以人民為中心、以法治為根本、以科技為支撐,通過加強社區黨建、社會治安、消防安全、市容環境、交通秩序等工作,讓“南園模式”在全區101個社區落地生根。以“蔡坤海警務室”為樣板,推廣“警務+便民服務+群防群治”。

讓全區居民受益,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把最優質的服務送到居民身邊。南山用實際行動把“南園模式”全面鋪開,併為新平臺不斷賦能,豐富社區的綜合服務能力。比如在社區警務室,設立了24小時便民服務區,引入“三合一”警務終端機,為居民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引入蜂巢快遞櫃,為群眾解決城中村快遞地址難找、無物業代收、丟失風險大等實際問題。

“我是南園村的老居民,這兩年社區變化很大,環境美了,治安好了。社區生活越來越安心,越來越舒心,辦事情也越來越方便了。”李先生在南園社區居住了10多年,他對這裡的改變有著深刻的體會。

隨著“南園模式”的不斷推廣,南山區將在更多社區實現社區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提升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轄區老百姓受益、社區民警受益、基層政府單位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