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後,爲何美國要先攻打德國?

鮑清


這個問題並不正確。

二戰正式爆發於1939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是二戰早期的重要節點之一,並不是二戰後期。此外,美國遭到襲擊後,第一反應就是對日本宣戰,而不是去攻打德國。

不過,12月8日,德國、意大利緊隨日本,對美國宣戰。到12月11日,美國才對德國、意大利宣戰。

首先,美國沒有力量去攻打德國。

由於日本是偷襲且早有預謀,偷襲珍珠港後,隨即在東南亞分兵數路進攻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緬甸。

而美國方面,由於遭受到了突如其來的襲擊,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

雖然航母僥倖逃脫襲擊,但總共有12艘戰列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地面上的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被破壞,2403名美國人死亡。


所以,美國由於海空實力大受損失,只能被動應戰,結果是菲律賓於1942年5月6日淪陷,7萬多人的美菲聯合部隊向日本投降。

不過在這前後,美國先是於1942年4月18日,由杜立特爾中校率領16個B-25轟炸機機組人員從海軍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起飛,成功轟炸東京。

接著又於5月3日-8日,美國航空母艦機群對駐紮在莫爾斯比港的日軍力量進行打擊。

其次,德國跑到美國東海岸偷襲美國商船。

在這期間,美國並沒有力量騰出手來攻打德國,不僅如此,德國人反而率先對美國發起了無限制潛艇戰。

1942年1月份,德國潛艇在美國沿海足足擊沉了62艘商船,總計達32.7萬餘噸位,到4月底,又擊沉了120萬噸位的商船。

整個1942年1月到8月,在整整7個月期間,德國潛艇就擊沉了609艘盟軍船隻,總噸位達到310萬噸,造成數千名船員喪生,代價僅僅是損失22艘U型潛艇。

以至於美國東海岸曾經被戲稱為德國潛艇的戲水樂園。

不過,美國除了加強沿海反潛力量外,並沒有辦法同時對德國日本進攻。

最後,美國在1942年年底才正式攻打德國。

總而言之,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主要是在太平洋戰場全力反擊日本。一直到中途島海戰後,美國的戰爭機器也已經開足馬力,才開始逐步介入歐戰。

這個標誌就是1942年11月8日,登陸北非的“火炬行動”。

所以,題目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