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電影因爲制度審核,至今未在國內上映

餘華曾說

:“還記得當時張藝謀時常說原著裡的什麼細節要改動,審查才能通過。看他胸有成竹的模樣,心裡對他十分欽佩。可是張藝謀拍攝完成電影后審查還是沒有通過。我不再欽佩張藝謀。

有一部電影因為制度審核,至今未在國內上映

很多人都說《活著》是張藝謀導演拍過最好的電影(根據餘華同名小說《活著》改編),而《活著》也是張藝謀導演唯一被禁的一部電影。

有一部電影因為制度審核,至今未在國內上映

片名為《活著》,可是貫穿整部影片的卻是接踵而至的死去,場景永遠是灰濛濛的,一如那個荒謬的時代和矇昧的社會。

有一部電影因為制度審核,至今未在國內上映

主人公福貴先後在民國失去了父親,在內戰中失去了母親,在“大躍進”中失去了兒子,在“文革”中失去了女兒。

福貴的一生都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有一部電影因為制度審核,至今未在國內上映

福貴和春生在戰場上面對屍橫遍野的情景,不像其他大多數電影,眼睛裡流露出的不是悲傷,而是驚訝,這種情感也許是面對死亡更直接更真實的感受。

有一部電影因為制度審核,至今未在國內上映

他們目瞪口呆的說:“家裡人都不知道,就這麼死了”;“福貴啊,我們可得活著回去了”;“回去了,可得好好活呀。”

“好好活”這是每個人活著的最基本的意願,但是“好好活”的標準又因人而千差萬別。而作為生活底層的普通百姓來說,他們的標準始終在不斷放低,最後完全向社會妥協。

有一部電影因為制度審核,至今未在國內上映

當家珍原諒春生時說:“春生,你記著,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你得好好活著。”雖然挺難,但都想努力的活下去。

有一部電影因為制度審核,至今未在國內上映

改動最大的是結尾。

原著的結尾:鳳霞難產死了,她的丈夫在打工的時候被石板壓死了,二喜的兒子由福貴養著,後來吃豆子撐死了。福貴的家人全都離他而去,只有一頭老牛伴著他,他說:“人嘛,就是要活著。

電影的結局:鳳霞死後,她的兒子取名為饅頭,福貴和家珍帶著二喜和饅頭一起生活下去。

有一部電影因為制度審核,至今未在國內上映

這樣的結局使悲劇停留在一個適可而止、容易讓人承受的範圍之內,不像小說那麼慘烈。

福貴老了之後,以一種宿命的姿態活在世上,沒有怨天尤人,他在回憶中繼續努力快樂地活著。

有一部電影因為制度審核,至今未在國內上映

這部平靜的影片《活著》卻被列為中國十大禁片之一,至今未公映。

有一部電影因為制度審核,至今未在國內上映

福貴:有慶愛吃餃子嗎?

有慶:愛吃!

福貴:愛吃肉嗎?

有慶:愛吃!

福貴:那就好,

有慶要是聽爹的話呀,

咱們的日子就越來越好。

你看啊,

咱們家現在也就是一隻小雞,

雞養大了就變成了鵝,

鵝養大了就變成了羊,

羊再養大了,

就變成了牛啦,

牛以後就是共產主義啦,

就天天吃餃子,

天天吃肉啦!

“那時饅頭也長大了。”

有一部電影因為制度審核,至今未在國內上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