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22万亿银行理财新规正式落地 对你有啥影响?

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征求意见后,

9月28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

刚刚,22万亿银行理财新规正式落地 对你有啥影响?

也就是说,银行理财监管将正式翻开新篇章。

而据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的介绍,截至2018年6月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21万亿元,7月末为21.97万亿元,8月末为22.32万亿元

无疑,新规将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更直接关系着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一)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新规中最值得关注的亮点莫过于:

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

允许银行公募理财通过公募基金投资股市。

众所周知,在过去,普通民众的投资财的渠道并不多,且大部分都有着一定的门槛。

因此,大部分人只能把闲钱放进活期账户中,待到攒到一定数额的钱才会想着要理财。

直到2013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这种观念才被打破。

随之,主打低门槛的互联网理财开始兴起。

各种宝宝类货币基金、P2P理财产品走进了大家的生活。

然而,近两年,尤其进入2018年以来,情况悄然发生着改变。

宝宝类货币基金方面,随着监管的趋严,其具有的便利属性趋弱。

比如,相较于过去“银行卡当日快速到账”,其单日T+0快速赎回的提现额度已被规定不得高于1万元,流动性可谓大大降低。

至于P2P理财产品,虽然其收益率要明显高于宝宝类,但随平台爆雷事件的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对其持着谨慎的态度。

这种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购买门槛的大幅降低,无疑是“及时雨”,给老百姓的投资理财提供了更加稳妥的新选择。

不仅如此,新规放开公募理财产品不能投资与股票相关公募基金的限制,允许公募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各类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

更明确了银行间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包括ABN)也属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

投资范围的大拓展,意味着以后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望高于目前的水平。

所以,可以想象的是,接下来或有更多人会将目光放在银行理财上……

(二)

然而,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安全。

新规同时还规定了实施净值化管理,以通过净值波动及时反映产品的收益和风险,让投资者在清楚知晓风险的基础上自担风险。

由于理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过去,为了迎合风险承受能力不是很强的投资者,

很多银行都推出了不少保本保收益的产品。

也就是说,投资期限和收益率都是事先定好的,等到期了就会连本带固定收益一起兑付。

与此同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即使旗下产品产生亏损,但仍然都会利用其它资金来兜底处理,以实现刚性兑付。

这也让很多人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银行理财产品完全无风险。

然而,新规的实施意味着 大家眼中所谓的“安全屏障”将统统被打破。

未来,大家在对某个理财产品下手前,一定要权衡好收益和风险。

要像买基金一样,时刻关注着产品的收益波动情况。

要分析比较,哪家投资管理能力强,哪个投资经理业绩好。

还要搞清楚自己的资金到底是被用在了哪里,靠什么赚钱。

否则,一旦出现亏损又或是兑付问题,所有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三)

另值得注意的是,新规虽强调了 “买者自负”的观念,

为了从源头上保护投资者,也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测试和信息披露方面,进一步区分了私募和公募理财产品要求。

更规定了私募理财产品销售时要引入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

所谓投资冷静期,是指投资人在与基金管理人或募集机构签订基金合同后,如反悔可随时要求解除合同的一项程序保障。

简单的说,就是银行私募理财产品风险要比公募理财产品高,今后购买前者的投资者有吃“后悔药”的权利。

该放手的地方就放手!该保护的地方就保护!

银行理财新规的到来,无疑对大家的理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换言之,闭着眼睛买理财的时代已一去复返,

那些希望通过投资来赚取更多收益的,只能靠好好做功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