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國首位女空降兵,80多歲無兒女,向家鄉捐資1000萬!

據《北京青年報》9月30日報道,近日,一則“中國第一女空降兵為家鄉木蘭縣捐獻千萬積蓄”的消息引發關注。

國家功臣:黃繼光戰友,參加過遼瀋戰役和抗美援朝

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捐獻千萬畢生積蓄的人正是我國第一代女空降兵馬旭,出生於黑龍江木蘭縣,年過八旬,無子無女。她是黃繼光的戰友,參加過遼瀋戰役、抗美援朝戰爭,多次立功受勳。

致敬!中國首位女空降兵,80多歲無兒女,向家鄉捐資1000萬!

成為第一代空降兵的馬旭等待登機(歷史照片)

9月13日,馬旭捐出第一筆300萬元,剩餘700萬元預計明年到賬。29日,木蘭縣教育局局長對北青報記者表示,經木蘭縣政府各部門研究決定,這筆錢將用於建設“馬旭文博藝術中心”,開展面向青少年的教育、文化公益活動。預計明年10月底落成。

致敬!中國首位女空降兵,80多歲無兒女,向家鄉捐資1000萬!

馬旭與丈夫顏學用穿著空降兵作訓服在銀行等待

中國第一女空降兵!爺爺是清朝御醫,她也為軍醫學奉獻一生,被稱為軍中“居里夫人”

1933年3月,馬旭出生於黑龍江省木蘭縣的醫學世家,她的爺爺曾是清朝著名的“御醫”。 1947年,她加入了人民解放軍。馬旭作為優秀衛生員,被保送到第一軍醫大學深造,並以全優的成績被分配到原武漢軍區總醫院。

20多年間,作為第一代空降兵,馬旭總計跳傘140多次,成為中國第一個跳傘女兵、跳傘次數最多女兵、實施空降年齡最大女兵。她的矯健身姿閃現在山壑叢林、皚皚雪原、碧波南海、大漠戈壁。“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召開之前,馬旭被中國有關部門評為中華文明史上“婦女第一人”。

致敬!中國首位女空降兵,80多歲無兒女,向家鄉捐資1000萬!

1983年開始,馬旭決定將自己多年的醫務工作經驗結合跳傘經驗總結出來,獻給部隊。她與丈夫在軍內外報刊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和體會,並撰寫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學》《空降兵體能心理訓練依據》,填補了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空白。同時,馬旭、顏學用夫婦還研製出“充氣護踝”和“單兵高原供氧背心”,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致敬!中國首位女空降兵,80多歲無兒女,向家鄉捐資1000萬!

銀行曾擔心老人受騙報警目前已有300萬元到賬

“我雖然回家鄉的次數少,但對木蘭的一草一木都非常有感情”。馬旭少小離家,戎馬一生,熱愛家鄉之情始終如一。今年5月,木蘭縣教育局局長季德三第一次跟馬旭通電話,瞭解到老人目前有兩個心願,一是將畢生積蓄1000萬捐給家鄉,二是希望去世後骨灰可以送回家鄉,與父母放在一起。

致敬!中國首位女空降兵,80多歲無兒女,向家鄉捐資1000萬!

9月12日,季德三和同事在金長福的陪同下前往武漢,次日,季德三和同事代表木蘭縣政府接受了馬旭老人的第一筆捐款300萬元。在工商銀行轉賬時,由於老人年事已高,轉賬金額太大,銀行工作人員還以為他們是騙子,擔心老人受騙報了警。“派出所民警都到現場,給我們和老人的單位都打了電話,核實了我們的身份才讓轉賬。”

這位能捐出千萬積蓄的老人,金長福卻說她的生活堪稱艱苦樸素,離休後主要還在做醫學科研。老兩口住在武漢黃陂區的一處小平房,家中陳設極為簡陋,“家裡有很多書和報紙,沒多少傢俱,睡的床是六七十年代的硬板床,沙發也是四五十年前的老式沙發,已經露出破麻袋和棉絮了,穿的是部隊發的軍裝,吃的都是簡單飯菜。

將建“馬旭文博藝術中心” 捐款用於木蘭縣文教事業

她,14歲奔赴炮火紛飛的戰場,參加過震驚中外的遼瀋戰役、抗美援朝並多次立功授勳;她,從空中跳傘到投身科研,刷新了一項項世界空降兵史上的新紀錄;她,祖傳御醫,精湛的醫術打開那些被摺疊的人生;她,新婚就毅然做了絕育手術,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獻給了自己鍾愛的事業;她,家徒四壁,卻將1千萬畢生的積蓄捐給家鄉…… 對祖國深沉的愛,即使透支自己,也要讓人生髮光;情繫家鄉,用善良為一座城市留下一座豐碑。

文/本報記者 李濤 實習生 戴幼卿(https://www.guancha.cn/society/2018_09_30_473938.shtml?s=sygdk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