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紡織產業將被淘汰?新背景下的紡織行業之路在哪?

近一段時間以來,伴隨著消費方式的改變,以及城市功能規劃的不斷升級,面對新的經濟增長模式的變化,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正站在歷史拐點上。與過去專業市場的渠道升級相比,新一輪轉型升級在延續和傳承的基礎上,更具突破性和創新性,以樹立新定位、實現新目標為要務,呈現出了一系列新的方向和趨勢。

集約化轉變傳統競爭模式

如今,專業市場管理的集約化,正在引導專業市場結合各自特徵進行科學定位,穩妥有序推進對“殭屍市場”的兼併重組,通過對產業資源、閒置場地、閒置設施等的綜合利用,引導有潛力的專業市場做大做強,發展成為全國龍頭市場。如廣州白馬服裝市場、杭州四季青市場、海寧皮革城等龍頭市場多年來不斷開展管理輸出、品牌拓展,在實現資源充分應用的同時,大大提升了市場的影響力。

從綜合競爭力來看,業內專業人士表示,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亟須建立健全產權制度、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和企業治理結構;市場軟硬件環境改造過程中,應切合市場定位和消費需求,避免片面性。

商戶管理集約化,主要體現在專業市場對商戶結構的優化,引入現代企業制度,提升公司化水平,吸引和培養買手、導購、店長等專業人才等方面。如北京五方天雅互聯網+女裝體驗中心,在2017年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商戶精簡和品牌結構梳理,商戶從1156戶減為542戶,為實力商戶謀求更大發展空間創造了有利條件。

運營模式集約化,體現為企業正在積極嘗試聯合採購、連鎖經營、共同配送等集約化發展模式,以提高市場快速反應,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如江蘇常熟天虹服裝城早在2016年就推出T-HONG天虹品牌集成店,廣州白馬服裝市場於2017年分別在湖南、湖北等地打造了BM原創集合館,這都是模式創新的積極探索者。

專業化強化核心競爭力

對於專業市場而言,專業化發展更多體現在管理與服務上,因為新時代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是通過專業管理和專業服務、向專業買手提供專業商品的專業場所。

具體地說,管理的專業化體現在團隊建設、制度建設、組織架構建設、市場運營效益等方面;服務的專業化體現在渠道拓展、品牌孵化、產業服務、消費者服務能力及城市功能、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應用等方面;買手的專業化體現在對市場流行趨勢、終端需求、商品研發設計、質量及渠道的把控力;商品的專業化體現在對採購商、終端消費需求的滿足及對潛在需求的挖掘程度;場所的專業化,不僅是指專業市場作為產業的流通平臺,是紡織服裝品的專業流通集散地、批零兼營,同時,管理、服務、買手、商品的專業化,也共同構成了場所的專業化。

如今,新時代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逐漸從粗放式的規模擴張走向深耕細作,從基礎物業管理走向自營連鎖,從單一產業流通渠道走向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專業化發展將是專業市場立足新形勢的迫切要求。

智慧化打造渠道新動能

如今,專業市場的智慧化發展已經成為推進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的動力,同時也為專業市場高質量創新發展打牢效率和競爭力基礎。智慧化發展是指專業市場通過信息技術應用,推動市場場地、場所、場景等“三場”信息化升級改造和為中小微企業開展信息化服務,實現產業鏈服務平臺新定位。

業內人士認為,智慧化發展的初期階段,重點是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智能化設備設施、智能監測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構建智慧化場地;完善市場數據採集和監測體系,深化信息資源共享利用,構建智慧化場所;搭建智能搜索、智能信息推送等公共服務平臺,促進消費信息向產業鏈的即時傳導,構建智慧場景。

未來,專業市場智慧化發展重點是以服務專業市場及產業集群中小微企業為基本出發點,圍繞精準營銷,商戶、商品、商鋪及消費者精細化管理,產業鏈上下游快速反應構建信息化系統,及時、精確捕捉消費需求,打通設計研發、面料、生產、銷售、物流等環節,形成產業大數據中心,促進產業結構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的轉變,最終實現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全產業鏈服務。

品牌化提升市場新價值

我國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與產業集群成千上萬的中小微企業有著不可分割的天然聯繫,這些中小微企業正是培養本土自主品牌的根基。因此,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有必要肩負起品牌孵化的重任,為行業源源不斷地輸入有成長空間的優秀自主品牌。品牌化發展不僅是行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專業市場自身的需求。區域品牌、市場品牌、產品品牌、城市品牌的協同發展,更是適應產業進步、消費升級、自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

以中紡聯流通分會自2010年開展的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評選為例,目前已評選出35個品牌孵化基地、627箇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他們在推動產品品牌化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模範與引領作用。

在集約化的發展原則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堅持品牌化發展道路,在大力培育產品品牌的同時,更加重要的是建立區域品牌、市場品牌、產品品牌三位一體的品牌發展體系,並積極融入到城市品牌建設中,這既是最大化發揮品牌效應與價值的需要,也是充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

綠色化構建市場新生態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從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角度看,近年來我國城市結構調整和功能升級,對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綠色化發展是新常態下的客觀需求,是專業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組織編寫的《綠色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評價標準》提出,專業市場綠色化發展包括規劃選址、建築設計、設備設施、環境管理、消防安全、資源能源管理、商鋪管理和服務8類指標,為專業市場綠色化發展提供了藍本。

廣州紅棉國際時裝城是廣州市首家通過廣州市清潔生產審核驗收的商貿企業,它與廣州白馬服裝市場均通過了IS0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成為了專業市場綠色化發展的排頭兵。

此外,近年來,全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紛紛加大行業自律,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實行消費者7日退換貨制度、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立失信商戶“黑名單”制度和懲戒機制等一系列舉措,在提升專業市場發展水平,塑造專業市場品質形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綠色化發展日益成為專業市場的關鍵競爭優勢。

傳統紡織產業將被淘汰?新背景下的紡織行業之路在哪?

國際化尋求市場新空間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及國際紡織服裝產業轉移格局下,專業市場通過“引進來,走出去”,不斷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包括拓展海外渠道、搭建內外貿發展平臺、引進國外先進管理理念、品牌和人才等。

在尋求國際化發展空間方面,浙江義烏小商品城藉助強大的區位優勢和資源整合能力,打造了“買全球、賣全球”的四通八達的國際化供應網絡和銷售渠道;廣州紅棉國際時裝城深度開展中意、中韓時尚產業合作,共同創新推出國際化的HIVE-SHOWROOM模式,通過引進海外優秀品牌資源和設計師資源,提升了本土品牌對潮流趨勢和前沿設計的敏感度;海城西柳服裝市場積極參與國家市場採購貿易試點,持續開展“絲綢之路·西柳驛站”活動、設立“一帶一路”東線跨亞歐大陸橋鐵路出境海城分站,拓寬商戶的銷售渠道,助力開展國際貿易。

未來,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國際化發展,將繼續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通過新建、併購、參股、合作等方式,建設境外營銷、售後服務和倉儲物流網絡,推動國內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積極打造跨境電子商務示範區,重點培育一批內外貿結合、經營模式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市場,實現展示、交易、物流、倉儲、通關等一體化服務。可見,國際化發展是專業市場實現品牌化、智慧化、專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不難發現,集約化、專業化、智慧化、品牌化、綠色化、國際化“六化”發展,相互關聯、自成體系,不僅是著力解決新時代專業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充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而且也將成為提升質量與效益、增強專業市場轉型升級系統性與協同性發展的重要目標和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