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躺下。”
這句喪到極致的話,區別於“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的勵志向上,曾經作為無數人的個性簽名在網上廣為流傳。
越來越多的人一邊把自己的不幸歸罪於原生家庭、社會、教育,一邊卻自甘墮落。
然而,總是聚焦外界因素的人們卻很少反求諸己。
“活著好累,還是躺著舒服”,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墓誌銘。
壹
微信好友裡有一位朋友,每天能發八百條朋友圈,不同的內容相同的情緒,喋喋不休的總是在抱怨這抱怨那。
今天上班堵車了,煩。
中午吃的飯太鹹了齁得慌,生氣。
不想幹活,鬱悶。
又要加班,狂躁。
想辭職想辭職想辭職,暴怒。
……
整個人用一個詞形容:怒頹——活得很喪,總是處於對外界因素的不滿之中,充滿憤怒。
結果工作做不好不說,還得罪了一群人。
京極夏彥說過:“討厭的話辭職不就行了?不想辭職的話去改變不就行了?改變不了的話就妥協,不想妥協的話就反抗,這些都可以啊!……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呢?只會叫著沒辦法沒辦法。根本沒這回事,明明一定有辦法,只不過自己什麼都不做而已。”
無法控制和調節自我情緒的人是缺乏自愈力的人。
一個人是否具備自愈力,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他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是否足夠自信,以及,是否能夠果斷的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道路。
貳
但現實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丟掉了自愈力。遇到不會解的題只想依靠他人給出答案;遇到不會做的事只想讓別人來完成;對他人的見解囫圇吞棗,對他人的工作經驗生搬硬套,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萬事靠他人”。
外甥前陣子找我吐槽,說他室友的畢業論文查重率太高,讓她幫忙修改,結果他拿到論文一看,嚯,85%的重複率!大學上了四年學,到頭來寫個論文有四分之三以上都是抄襲的。
他很驚訝世上怎麼會有這種人,不過我卻不感到意外,因為我已經數不清這是他第幾次和我抱怨這個室友。
早上賴床不想起,讓別人幫他籤個到;
中午吃飯不想動,讓別人給他捎個飯;
考試沒資料,到處找人借筆記,就連畢業寫簡歷,都要拿著別人的挨個抄。
我還有什麼好說的。
但我還不能不說。
當依靠別人成為一種理所應當的生活態度,能力欠缺者不求上進,遇到困境者不知自救,等到再無人能依靠時才發現一切已無可挽回。
誠如黑澤明所說,“必須完全摒棄依靠別人的、脆弱、腐朽的精神”,不上進、不自救的態度應該被捨棄,人一定要學會自我依靠,路在腳下,別人替你走不了,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叄
“什麼叫做救自己呢?就是忠實自己的感覺,認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煩,不要放棄,不要敷衍。哪怕寫文章時標點符號弄清楚,不要有錯別字——這就是我所謂的自己救自己。我們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筆一筆地畫畫,賈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膠片。”陳丹青如此說到。
這個時代,很多人總分不清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他們在命運面前逆來順受,從不把生活掌握在自己手裡,一句“我不行”便坦然地安於現狀,上班下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得過且過,敷衍了事,遭人指責的時候給自己扣上“無為”的帽子,乍一聽來還有些哲學的意味在裡邊。
沒有自愈力的人逃避自己的不足,逃避自己的成長,逃避努力和認真的生活。
我有個朋友,有車有房,子女雙全,家庭幸福,結果幾年前得了抑鬱症。
他平時總是疑神疑鬼,覺得自己要麼是得了癌,要麼是莫名其妙的身體疼痛。身邊的人一再相勸,人要活得積極一點,然而他的世界觀裡,始終照不進一束陽光。
自愈力,即在行動,也在精神。
精神上的強者,必定有著超乎常人的自愈力。
肆
有自愈力的人是忠實於自我、不被苦悶打倒 而隨波逐流的人。
羅曼羅蘭曾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這個時代的人有太多的苦悶,像茅盾《青年苦悶的分析》中所寫一般,社會現實和內心追求的矛盾在當代人身上有著顯著而持續的體現,人們意識到這種苦悶的存在,但不同於積極尋求苦悶的解決方法,更多的人選擇了在現實和社會洪流下躺平,隨波追流甘於現狀,“沒辦法啊,一個人要怎麼對抗一個世界,都是時代的錯!”,寡不敵眾是他們放棄自救的“完美”藉口,於是時代的悲哀成了自己人生的悲哀。
“這些年你是怎麼過來的?”
“隨遇而安。”
汪曾祺在受到時代的巨大傷害時尚能保持自己的精神狀態,當下的我們怎麼能夠輕而易舉因為一個“時代”的名頭自我放棄了呢?
威廉·福克納說:“我們當中沒有一個人願意相信,我們的痛苦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我們都認為是這個世界虧欠了我們,使我們沒有能得到幸福;在我們得不到幸福時,我們就把責任怪在最靠近我們的那個人身上。
“自己”二字在人生中佔據的地位比你想象得要重得多,茨威格說活得是自己活得自由可以對抗越來越單調的世界,畢淑敏《泥沙俱下地生活》一文中也道對生活的厭倦、對才能的懷疑和人生的低潮期都可以靠自己度過,有自愈力的人懂得自我的能量,“不得不”從來不應該成為藉口。
剋制、獨立、認真、忠於自己,最後才能治癒自己,成為完整而強大的自己。
閱讀更多 取的名字有點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