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配速提升的最佳時機!


金秋十月,配速提升的最佳時機!


正式步入金秋十月,上馬等一大批賽事都在向跑友們招手,蠢蠢欲動的跑者們在經歷過難熬的夏訓之後,發現秋季到來之後自己的配速有了提升,維持速度的能力也大大增強了。


金秋十月,配速提升的最佳時機!


那麼,是天氣轉涼導致配速提升呢?還是一個夏天的苦練後真正實力的提升呢?該如何看待進入秋天后“配速自然提升”現象?

難熬的“夏訓”為何配速上不來?

對於馬拉松跑者來說,最佳的訓練、比賽溫度大約在10-15攝氏度之間。

要注意的是,高溫的環境對跑者的影響比低溫要大得多(低溫環境下長距離跑步時反而容易興奮)。高溫天氣本身就會減少體表的熱傳導,讓體內熱量不易直接傳導散發,使得一個人的核心溫度上升。

我們都知道,人體核心溫度的提升會刺激神經中樞於溫度的調節——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核心溫度升高到導致疲勞的點時,身體會自我調節,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下降,讓速度慢下來,以降低他們的核心溫度。

高溫時,流向皮膚的血液會增加,以幫助降溫,導致肌肉的血流量、供氧量下降;磷酸原(氧化供能的中間物質)的產生也會受抑制,肌力和肌耐力下降;熱天出汗、失水多,容易出現電解質失衡,影響神經、肌肉的興奮傳導,導致眩暈、肌肉無力或抽搐。


金秋十月,配速提升的最佳時機!


所以,高溫環境屬於一種特殊條件下的訓練,配速降低也就難免。

在“苦夏”時節,無論業餘還是專業跑者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可能某些專業運動員的反應比業餘跑者還要大。但是,只要保持系統連貫訓練,給機體足夠的訓練刺激(儘可能完成運動總負荷),那麼到了現在的季節,天氣轉涼,配速的自然提升是理所當然的。


金秋十月,配速提升的最佳時機!


配速的提高是因為實力還是天氣?

配速的提高總是讓跑友們興奮不已的一件事。然而,是自己的真實力提高了?還是天氣轉涼導致的一種“假象”?

一般來說,不同季節跑步配速變化主要體現在有氧訓練上,距離越長越明顯,因為夏天長時間持續運動容易導致熱量積累、身體核心溫度的上升,進入秋天就好轉許多。

而無氧訓練、速度訓練的表現,夏天與秋天區別不大,甚至夏天可能還更好,因為溫度高的時候肌肉的粘滯力下降、關節柔韌性增加,在速度與力量方面更容易表現出色。


金秋十月,配速提升的最佳時機!


那麼,入秋後有氧訓練的配速提高多少比較正常呢?

在夏天(30攝氏度左右的常見訓練溫度)進行持續有氧跑,相對於其他季節最適溫度的條件下,每公里配速會慢20-25秒左右(基於98跑訓練營隊員的情況)。

也就是說,如果在10-15攝氏度的時候的配速是4分鐘/公里的話,那麼在夏天30攝氏度的時候的配速應該是4分20秒/公里。

相同運動水平(適宜溫度下)的跑友,當溫度發生改變後,每個人的配速變化也不盡相同,因為每個人的耐熱能力差別很大。

耐熱能力越差,夏天掉速和秋天提速的現象越明顯。女隊員的變化沒有男隊員那麼明顯,這和女性耐熱性好於男性有關。

所以,跑友們需要在長期訓練中認清自己的特點,如果你屬於耐熱能力非常差、一到熱天就跑不動的類型,那麼入秋後跑步配速略微提升個10秒/公里,可能真不是實力的改變,而主要是天氣轉涼所致;

相反,如果耐熱能力較好、熱天跑步狀態不減甚至還能創PB,那麼入秋的配速提升應該是真正實力的體現,也是“苦夏”後的豐收。

其實,進入10月後,大家最好是參照自己上半年(3-5月)訓練和比賽的情況,這樣自己真實力的進退就一目瞭然。實力變化除了體現在配速,還體現在跑步的節奏感、流暢性、疲勞感等等方面。進入秋天,雖然天氣轉涼使得身體更加興奮,但如果運動能力下降還是會更容易出現氣喘、肌肉痠軟的“疲勞點”。


金秋十月,配速提升的最佳時機!


如何冷靜看待入秋“配速提升”的現象

應冷靜看待入秋後配速提升現象,否則運動強度過大、超出自身能力導致受傷就得不償失了。

首先,要充分意識到天氣變化造成的影響,特別是耐熱能力差、受天氣影響大的跑友,免得誤以為水平大幅提高、空歡喜一場。

其次,天氣轉涼所致的配速提高,不應該成為訓練負荷突然加大的理由。因為天氣的轉涼只是改善了體內的產熱和散熱平衡、改善了長時間持續運動的狀態,然而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統功能、肌肉力量本身都不會有太大變化。

所以,常常有跑友因為天氣涼爽、興奮,一開跑就衝了出去,結果沒多久就肌肉發酸、動作僵硬、氣喘如牛,不得不放慢速度。這是因為,涼爽天氣只是帶給你一個好狀態,而本身的實力和身體機能(乳酸代謝、脂肪代謝能力等)並沒有大幅提高。


金秋十月,配速提升的最佳時機!


進入初秋如果感覺狀態特別好,有時候反而更需要冷靜和控制,否則運動強度過大、超出了自身能力,就很可能不能順利完成總運動負荷、訓練效果不好,也容易受傷。

最後,提醒大家由於天氣轉涼,要注意提防感冒。早上或者傍晚進行訓練時帶上保暖性比較好的外套、風衣,再帶一件內穿的乾衣服(訓練後及時換上,否則汗溼的衣服被風一吹容易著涼)。

因為氣溫開始下降,肌肉和韌帶拉傷的風險也增加,大家要更加註重訓練和比賽前的準備活動,特別是間歇跑等大強度訓練前應該慢跑2公里左右,再進行動態拉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