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欽宗在做太子時,面對徽宗的讓位,爲何死活不肯當皇帝?

文史磚家


太子作為儲君,其終極理想,無一不是奔著至高皇位去的,鮮有主動退出和拒絕皇位者。不過凡事都有例外,當皇位降臨到宋徽宗的太子趙桓頭上時,後者卻死活不肯接手,直到急暈過去後,才被大臣們抬上帝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清楚,北宋的滅亡,實際上亡於宋徽宗。徽宗屬於典型的玩物喪志型皇帝,雖然在詩、書、畫、印等方面的藝術成就極高,但治國理政方面則糟糕透頂。徽宗在位期間,信用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李彥、朱勔等“六賊”當政,把大宋朝搞得昏天黑地。不僅如此,宋徽宗還聽信無知小人的建議聯金滅遼,雖然暫時性收復北方失地,卻不想給自己引來一個更加可怕的對手。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國在滅亡遼國後,以宋朝違規接納降人、擅開邊釁為由,分兵兩路南下進攻宋朝,直逼京師汴梁。金兵一路上勢如破竹,徽宗看到奏報後驚恐連連,第一時間採取的應對之策,不是組織抵禦,而是想一溜煙跑到江南或四川。在跑路之前,徽宗還傳旨讓位給太子趙桓,把軍國重事全部交給他來打理。



沒想到趙桓接到命令的第一反應,不是狂喜而是連連拒絕,因為他心裡門清,父皇明著是讓位給他,其實是想讓他“背鍋”,將防守汴梁、抵禦金兵的危險任務全部推給他,自己則想一走了之。趙桓同樣擔心,如果接過這“燙手”的皇位,一旦社稷不保,儘管自己根本沒有犯錯,但還是要責無旁貸地揹負起“亡國之君”的罵名,受盡後世人的口誅筆伐。這“買賣”,實在是超級不划算。


考慮到此,趙桓便對父皇的詔旨一再推辭,就是不肯做皇帝。徽宗起初還以為兒子是在玩“三讓”(帝王登基前必須謙讓三次,以示不得已而就位)的把戲,但最終發現滿不是這麼回事,心中便大為不高興。為了順利地把皇位“丟”出去,徽宗對大臣們下了死命令,不管他們用什麼手段,一定要把太子扶上寶座。



果然不久大臣們便集體趕往東宮,跪求太子請他務必登基稱帝,趙桓此時依然在推辭,但架不住對方人多勢眾,同時紛紛拿國家大義來責難他,心中又氣又惱,竟然昏了過去。大臣們面面相覷,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幸好有機靈的人站出來提議,可趁此良機給太子披上龍袍、戴上冠冕,直接駕到御座上,給對方來個“生米煮成熟飯”。


眾大臣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便照此施行,把昏迷中的趙桓扶上寶座。等到趙恆甦醒後,發現自己已在龍椅之上,殿下全是山呼萬歲的臣子,心中雖然暗暗叫苦,但卻也是無可奈何。就這樣,趙桓以一種極不情願地方式登基,是為宋欽宗。


宣和七年十二月戊午,除開封牧。庚申,徽宗詔皇太子嗣位,自稱曰道君皇帝,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服。泣涕固辭,因得疾。又固辭,不許。辛酉,即皇帝位,御垂拱殿見群臣。見《宋史·卷二十三·欽宗本紀》。



欽宗即位之初,為救亡圖存、廣收人心,一方面廢除徽宗朝的苛捐雜稅,貶黜或處死“六賊”;一方面起用抵抗派大臣李綱、种師道等抵禦金兵,並號召天下舉兵“勤王”,一度使得局勢轉危為安。然而在取得汴梁保衛戰勝利後不久,以宰相李邦彥為首的投降派佔據上風,很快便誣陷排擠李綱、种師道等出朝,無異於自毀長城。


宋欽宗最終為自己的顢頇愚蠢付出了代價,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再次南下的金軍攻破汴梁城,不僅在城中燒殺劫掠,還把宋徽宗、欽宗父子及皇族男女、後宮嬪妃、王公大臣等三千餘人扣為人質,一股腦地送往東北,史稱“靖康之變”。



宋欽宗被押往北疆後,與徽宗一起被囚禁在五國城的土窖裡,備受凌辱折磨,等到金帝完顏亮即位後,又將欽宗遷往中都看管。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在北疆遭受折磨達29年的時間後,宋欽宗終於離開人世,終年56歲。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欽宗是在跟隨完顏亮狩獵時,因身弱墜馬,被亂馬鐵蹄踐踏而死,如果屬實的話,欽宗之死可謂極度悲慘。


史料來源:《宋史》、《大宋宣和遺事》


文史磚家


宋欽宗趙桓,曾名亶、煊,在位一年零兩個月。于靖康二年被金軍擄獲北去,於公元1156年死於五國城,享年57歲。

宋欽宗被迫繼位的過程是這樣的: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金軍分兩路大舉南下,一路勢如破竹,長驅直入。各地宋軍面對金兵的攻勢立刻土崩瓦解,而以宋徽宗為首的北宋統治集團卻一籌莫展。很快,金軍攻到了開封城下,宋徽宗此時動了小心思,他深知以宋朝目前的軍事力量是無法抵擋金軍的進攻,假如開封城破,他勢必成為亡國之君,不僅愧對列祖列宗,而且一定會在青史上留下罵名。其次,金軍一直以俘獲宋徽宗為目的,曾數次誆騙他到金營中談判。為了避開金軍的注意力,他決定禪位於兒子宋欽宗。但宋欽宗也知道其父的用心,於是百般推辭,就是不肯即位。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徽宗命內侍傳趙桓入殿受禪,太師童貫、宰相李邦彥將御袍強披在趙桓身上,他卻堅辭不受,甚至幾次氣絕於地。宋徽宗又命鄭皇后來勸,且以不即皇位當為不孝的罪名強迫趙桓就苑,仍無濟於事。宋徽宗只好命內侍將趙桓強擁到福宋殿即位,趙桓拼命掙扎,跌倒在地,不省人事。內侍們沒有辦法,只好又把他擁扶到群臣都在等侯的西廡門。此時的趙桓心裡什麼清楚,這是宋徽宗推卸責任的行為,若再推辭,宋徽宗必將治罪於他,萬般無奈之下,趙桓只好接受群臣的祝賀,即位為帝,是為宋欽宗。宋徽宗則以太上皇的身份,倉皇逃往南方避難。


歷史的小學生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哦。

電影大話西遊裡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背黑鍋我來,送死你去。”

把這句臺詞改一下,變成背黑鍋你來,送死你也去,就能明白為啥宋欽宗死活都不當皇帝了。

宋欽宗的老爹宋徽宗那是個天才,琴棋書畫樣樣都行,唯獨不會當皇帝,他在位期間重用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李邦彥等一系列奸臣,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後來他又搞個了聯金滅遼的政策,結果和大宋和平相處了一百多年的大遼是被幹沒了,比契丹還生猛的女真人是長驅直入,準備捎帶手把大宋也給滅了。一看國家要完,宋徽宗就準備甩鍋了,他急忙下詔宣佈自己禪位給皇太子趙恆,也就是後來的宋欽宗。

宋欽宗一聽,怎麼著,老爹你這是不想被亡國之君的黑鍋,就把整出來當替罪羊了呀。再說了,萬一金軍打過來了,第一個要弄死的還不是當皇帝的我嘛。老爹,不帶你這麼坑孩子的呀。

趙恆趕緊跑到老爹宋徽宗那兒去打聽情況,結果剛到老爹辦公室,大氣兒還沒喘雲呢,就被老爹派人一把摁在了龍椅了,然後給他硬是套上了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龍袍。反映過神兒的趙恆趕緊跪在地下磕頭說,老爹你還沒死呢,我不能當皇帝呀,我當皇帝不就是咒你早死嘛,這種不孝順的缺德事兒我不能幹呀。

結果宋徽宗說,兒呀,你千萬別推辭呀,我和你媽都老了,以後你就好好幹,替爹把這個黑鍋背起來吧,你要是不替我背黑鍋,那才是缺德不孝順呢。

就這麼著,宋欽宗趙恆被趕鴨子上架當了皇帝,而宋徽宗也成了千古坑娃第一人。不過宋徽宗還是很講義氣的,金滅宋後,他和宋欽宗一起背起了亡國之舉的罵名,做到了背黑鍋我們一起來,送死我們也一起去。


楊過的大仙


因為當時北宋面臨這被金國覆滅的危險,而自己自然不希望成為那個亡國之君又擔心自己被金國俘虜成為階下囚。所以宋徽宗著急的想要將這個燙手的山芋丟給自己的親生兒子。宋徽宗在當政期間,自己並沒有好好治理,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同時他也知道北宋現在的形式,聽信他人讒言,北宋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