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也有这个作用!用对,帮学生和错别字说再见,不要错过哦

学生平时的作业和作文中,经常会看到错别字。写错别字似乎成了学生一个顽疾。为此,我收集很多东西,可以用来在班级里开展活动,以及亲子活动。我们一起看看:

笑话也有这个作用!用对,帮学生和错别字说再见,不要错过哦

笑话一: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常念别字,误人子弟.后来,有人把他告到县官那里,县官传他到大堂审问. “你教书经常念别字吗?” "不不,绝无此事,纯属子虚鸟有!” “什么,鸟有?你把乌字读成了鸟字,当堂出错,你认打还是认罚?” 先生怕打,战战兢兢的说:“认罚!” 县官提笔批下:“罚鸡三只,兔两只.” 先生回家拎了一只鸡来. 县官一看,责问道:“怎么就送一只鸡?” 先生回答:“大人你不是写‘鸡三只,免两只’吗?” 县官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喝令退堂。

笑话二:

县官写字太潦草。一次准备宴请客人,就写了条子派吏役去买猪舌,其中“猪舌”的“舌”字写得很长,吏役以为是买猪千口。便遍乡寻买,也只是买到500口。他便到县官那里哀求,想让他把要求减半。县官大笑说:“我让你买猪舌,怎么看成买猪千口啊?” 吏役回答县官:“以后若要去买鹅的话,写字千万要短些,不要写作买‘我鸟’!”

笑话三:

有个在外地打工的人,在打工的地方安顿好后,想给家人报个平安。于是写信给家人。信中这样写到:爸妈你好,我住在大老狼家里,每天晚上和大老狼睡在一起,和大老狼一起嗑爪子。父母看到信,心急火燎来到儿子的住地,看到儿子安然无恙,父母才恍然大悟。学生听后捧腹大笑,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他把娘错写成狼了,把他们的偏旁记错了。还有他写字时太马虎了。

生:他把瓜写成爪,他能嗑爪子。(生哄堂大笑)。

生: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些字音、字形比较相近的字,不然就可能会闹出笑话。

笑话四:

老师发作业本,点到谁,谁就上去领回作业本。当老师点道:陈土申!陈土申!连喊了几声都没有答应,老师只好跳过。等都点完了,老师问还有没有没点到?这时一个男生举起了手。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他怯怯地回答:“我叫陈坤…...

生:他把“坤”字写的太开了,所以就成了“土申”。

生:他没有注意每一个之间要稍微空开一点。

生:写字不认真,字没写端正。

笑话也有这个作用!用对,帮学生和错别字说再见,不要错过哦

总结:

1、巧借笑话,寓教于乐。如果单纯地向学生讲解笔画增损、结构不当,同音代替,形近混淆、生编硬造等常见的写错别字的原因,限于小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他们的所得必定是有限的。把一些具有典型的错别字类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笑话形式呈现,学生兴趣与思维的“电路”立即被接通。

2、巧借笑话,自主发现。小学生写错别字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借助笑话,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错别字成因的分析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