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與區塊鏈:林中分出兩條路

比特币与区块链:林中分出两条路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我選擇了其中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羅斯特

以比特幣(Bitcoin)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在最近幾年盛極一時。僅在中國國內,就出現了大量的數字貨幣發行機構與交易平臺。數字貨幣價值大起大落,部分交易平臺最終關門跑路。很多對數字貨幣知之不詳,但夢想一夜暴富的投資者再次被割了韭菜。

眾所周知,比特幣構建在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之上。區塊鏈技術則是近年來互聯網領域最熱門的語彙之一。在筆者經常寫稿的北京望京漫咖啡店裡,我就不斷聽到鄰座在慷慨激昂地討論區塊鏈革命性的創新以及無所不能的應用。然而筆者懷疑的是,這些動輒把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掛在嘴邊的人,對這兩項新鮮事物究竟有多深的瞭解。

作為一位長期研究國際金融問題,尤其是國際收支、匯率、國際金融危機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研究人員,筆者並不看好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的前景,但看好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載體的網絡應用前景。

筆者曾經與合作者楊曉晨在2014年年初發表過一篇關於比特幣的學術論文,這篇論文曾經在國內比特幣社區中被廣為轉載,被比特幣投資者們認為立論較為公允。 這篇文章的一個核心觀點是,比特幣與身俱來的若干特徵,決定了比特幣不能很好地充當貨幣職能。

比特幣通常被認為具有以下特徵:第一,比特幣成功地實現了去中心化的貨幣發行方式與管理方式;第二,比特幣是一種高度匿名化的貨幣;第三,比特幣交易具有完整的可追溯性;第四,比特幣交易具有不可逆性;第五,比特幣的最終總量與生產速度都是事先確定的。例如,比特幣的生產速度每四年減半,最終會達到2100萬個。

首先,比特幣的擁躉們認為,正是由於比特幣數量最終是確定的,這就意味著比特幣的價值會非常穩定,不會面臨其他貨幣通常會面臨的通貨膨脹與購買力縮水問題。這種觀點似曾相識。很多年前,金本位制的擁護者其實也是這麼來擁戴黃金作為終極儲存與支付手段的。

然而,問題在於,全球經濟是不斷增長的,如果用一種數量恆定的東西(無論是比特幣還是黃金)來作為價值尺度的話,就不得不面臨如下兩種困境:其一,經濟增長速度受制於數量恆定的貨幣,這自然意味著通貨緊縮壓力(事實上,實施金本位制的國家經常會面臨通貨緊縮的困擾);其二,如果要定期根據經濟增速來調節單位貨幣的購買力的話,這就意味著價值尺度的不穩定,並給市場造成周期性的套利機會。

其次,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發行管理方式,也與傳統的貨幣大相徑庭。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貨幣當局會壟斷該國貨幣的發行權,而貨幣發行權的背後是以該國政府的徵稅權力作為背書的。市場主體對於一種貨幣的信心,其實是對貨幣背後央行信譽與政府財政能力的信心。而缺乏了央行信譽與財政能力背書的比特幣,只能建立在參與者對比特幣達成的極其脆弱的共識基礎上。這注定是非常不穩定的。

再次,比特幣是一種高度匿名化的貨幣。匿名化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雖然通過技術手段保障了個人財產的私密性,但也為洗錢、販毒等非法行為提供了天然的溫床。更重要的是,由於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均要以借款人的身份與信用信息作為風險評估的依據,因此比特幣的匿名化特徵,實則限制了基於貨幣體系的信用體系的擴張,從而使得融資難題演變為比特幣發展的重要阻力。

最後,迄今為止,比特幣更多地被投資者視為一種投資品,而非一種交易媒介。如果投資者都認為比特幣將會漲價,而購入持有的話,這其實意味著比特幣基本上喪失了作為交易媒介與價值尺度的功能。如果再考慮到比特幣的價格迄今為止大起大落,它也很難真正成為一種穩定的價值儲存手段。換言之,比特幣價格的大起大落,使得比特幣很難充當一種貨幣的三種基本角色:交易媒介、價值尺度與儲存手段。這就意味著,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其實本質上不是貨幣,而是投資載體甚至投機載體。

雖然筆者對數字貨幣的前景不樂觀,但這並不意味著筆者不看好區塊鏈技術。

“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區塊鏈以分佈式存儲、點對點傳輸、加密技術、共識機制等特徵,成功地實現了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溯源、唯一可信任等優勢,有效地解決了價值高效傳遞的問題,有望成為未來價值網絡的基石”。

“在沒有區塊鏈之前,保證一筆真實可靠的交易完成需要中介方參與。而區塊鏈可以讓交易活動無需信用中介,這就是區塊鏈最核心、最本質的東西。”換言之,用經濟學術語來講,區塊鏈技術可以顯著地降低交易成本與信息不對稱,而後者恰好是微觀經濟學中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

其實,互聯網的發展一直都是在致力於降低獨立主體之間的溝通成本與交易成本。“TCP/IP的核心是去鏈接中介,讓鏈接者直接對話而省去中間環節”;“IPV6的宗旨是鏈接一切、萬物互聯,無論是移動互聯網還是物聯網均是如此”;“由區塊鏈演化而來的Token經濟,使得一切都有了價值,將互聯網重構為價值互聯網”。

區塊鏈的特徵使其可能還具備了更高層次的社會意義。“公共賬本就是區塊鏈的核心價值。通過網絡中多個節點共同記賬的方式,將每段時間按照順序固化成為一段無法篡改的、可溯源的數據(區塊),如此層層累加,如此這般地將一段過往的數據永遠凝固在鏈中”。“區塊鏈就是一種以時間前進的方式來記錄歷史的工具”。這是一種多麼詩意地對技術的描述方式啊。

換言之,筆者認為,可以把區塊鏈技術視為一種底層支撐平臺,利用其特徵來構建基於平臺上更高層次的應用場景,這或許是區塊鏈的最重要價值。“林中分出兩條路”,如前所述,數字貨幣雖然看似是目前最為喧囂的一條路,但未必是區塊鏈最重要、最可持續的應用前景。

筆者上述對區塊鏈技術的引文,均源自陳源、劉蘊如與戴劍編著的《區塊鏈+:從數字資產到網絡互信》一書。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討論比特幣,而下篇分析區塊鏈。從上述引文中不難發現,三位著者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可謂非常深入。本書深入淺出、可讀性強,可以成為廣大讀者針對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入門讀物,在此向讀者們推薦。

《區塊鏈+:從數字資產到網絡互信》,陳源、劉蘊如、戴劍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

(筆者為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