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之后,我越来越丧失对生活的期待了

长大之后,我越来越丧失对生活的期待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状态,当你的师弟师妹或者弟弟妹妹在你耳边叽叽喳喳的讨论某种极具诱惑的东西的时候,你对此毫无欲望。

似乎,生活就此失去了乐趣。

前几天在超市看到一位69岁的老爷爷在学习,他专心地在报纸上涂画,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下他的心得,努力地把他所看到的,听到的都记录在那本有些破旧的笔记本上。

我跟他聊天,得知他是一位教文学退休了接近10年的老师,他告诉我他每天都要看报纸写字,在这家超市的相同位置,已经持续了3个月,而这样一个厚厚的本子在他家已满满写了20多本,自从退休之后,他一直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在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发现他一直带着笑意,那应该是幸福感吧。

我看到他在书的扉页写道:要看很多很多的报刊,杂志,书籍,把这些书籍上的内容记录下来变成对我们身体健康有益的东西。

我真敬佩他,把学习当成了人生最大的乐趣,把“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贯彻到了日常生活中。

长大之后,我越来越丧失对生活的期待了

回来的时候,等我坐上公交车,天色已经灰暗了,我戴上耳机,靠在窗边,看着公交车途经一个个路口,看着外面闪烁的霓虹灯,我想我能明白为什么他如此开心,因为他对生活一直有期待,他期待着记忆里的人物能在他笔下栩栩如生,期待着每天都能汲取到不同的知识,他也期待着生活一直这么美好。

这时,手机的一条信息响起,是我一位认识不久的朋友问我什么时候生日,我想了想便拒绝告诉她,不是因为陌生,而是因为事外人情的照顾,真得挺让人疲惫的。

而且我知道我快过生日了,如果这时候说了,可能就会让对方不好意思,如果再送礼物什么的,就又会欠下一份人情了。

过了许久,她发来一句:你看起来好高冷。

我看着窗子里面的自己,努力的挤出微笑皱了皱眉,只顾着说:“高冷么?”

有时候真得发觉,我把生活过得波澜不惊,对生活了越来越没有了期待,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都保持一种看似平静的淡漠。

所以王梵瑞的《青春》这首歌会越听越伤感,就好像他说道:

我突然长大了,真正感到了害怕,感到正慢慢丢失着青春,都无法追回。

长大之后,我越来越丧失对生活的期待了

毕业之后愈加发现,日子被我过着沉长且拖沓,就比如每天早上起床一晚点,我都极速的穿衣服洗漱吃早餐,动作连贯且无任何拖拉,而实际上不是我早起不了,而且我贪婪的躺在床上计算着每一分一秒,企图感受着那一丝无任何意义的安宁,之后匆匆忙忙的出门。

我们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早前带着的那点独特也都被社会冲刷的一干二净,每天看起来好像很闲,却总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事不得不去处理,又累,又感觉自己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

前几天跟一位毕业好几年的朋友聊天,朋友笑着说:“我真羡慕你,有一技之长去施展,我呢,就只能做苦力去搬砖。”

我听得时候很诧异,什么时候我也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就因为我有“一技之长?”

直到工作后我才明白,他羡慕的并不是我的一技之长,而是还没毕业的我们对生活的期望。

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

明明才二十来岁,却感觉自己一辈子就这样了。

每天除了上班下班,好像很闲,但总有些不知道什么样的破事来烦着你。

最主要的是,这些事情它琐碎,无用,但你还是不得不去处理。

一天明明上班八个钟,却感觉自己二十四小时围绕着工作转。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往床上一躺,只想睡到天荒地老。

别提出门逛街了,叫个外卖有时候都嫌累。

什么事情都没做成,却觉得很疲倦,很丧,很难过,说不出自己到底怎么了。

曾经认为人生最大坎就是高考,悬梁椎骨,伏案苦读,只为了争夺一个好名次。

但如今看来,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在比拼中输给了别人,而是眼下的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

看不到波澜,也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去用力,一拳打在棉花上,很累,也完全提不起劲。

生活像提锤打铁,把凌厉的你拍平,把你锤炼,把你打磨,最终你的意志一层层消减。

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几十年后的状态。

这才是最可怕的。

长大之后,我越来越丧失对生活的期待了

所幸,虽然我们不能把生活过成诗一样,但至少可以写成诗篇。

我会想到要去做什么就会立刻行动,有时候,我会突然的想搞点事情,我会写一句话给朋友,我会适当地变换一下风格,去街拍,在山上写明信片寄给陌生人等等。

那种对生活没有波澜的期待就转变成了研究生活的趣味,也就是寻找生活的小确幸。

这些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似乎让现在的生活都变得精彩起来。

虽然有时候还会很丧,但是生活却不像以前一样枯燥。

哦,对了,我有时候还会记录故事。

你有故事么?

我有酒也有笔,此刻等你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