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相聲小品大賽》楊議楊少華父子的作品,諷刺當下又致敬往昔

剛剛結束的《中國相聲小品》大賽,來自天津的楊儀、楊少華父子為我們奉獻了一段相聲,作為今晚大賽的壓軸戲。正如在相聲中楊儀所說,他已經十幾年不說相聲了。那這些年他在忙什麼?他一直忙於《楊光的快樂生活》系列電視劇以及其他節目的製作和傳播。而本人的好友,亦在劇組從事編劇等工作。

而楊儀的父親,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一出場便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好幾位評委也起立致敬。因為楊少華老先生已經快要90歲了。這父子倆表演的節目,我們認為更多地是為了鼓勵相聲事業的發展。

在相聲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創作歷程是緊貼現實生活的,其中有段包袱是這麼說的:您這麼大歲數了還上臺說相聲是為了什麼?為了出名!那出了名以後呢?賺錢!那賺了錢之後呢?交稅!聯想到昨天權威媒體關於某知名影星稅務問題的調查結論,以及直到此時此刻都在被很多網友熱議的稅務話題,觀眾自然可以會心一笑!

《中國相聲小品大賽》楊議楊少華父子的作品,諷刺當下又致敬往昔

緊接著,交完稅以後呢?買房!買了房以後呢?給你找個後媽!哈哈……不知道您對楊少華老先生以前的作品看得多不多,反正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作品就是他和趙偉洲合作的《枯木逢春》,這個相聲諷刺了一些年輕人,不顧鰥居父親的情感生活,阻擾父親找老伴兒的錯誤做法。在這個相聲中,楊少華高呼“我要結婚”!因此,剛才那個包袱可以視作對之前作品的致敬。

楊少華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就是總是一副“糟老頭子”的感覺,這樣的糟老頭子我們隨處可見,所以他的這種藝術形象非常深入人心。而當年馬三立最深入人心的藝術形象之一,便是一個“絮絮叨叨”的老頭子形象,也是非常貼近生活。

《中國相聲小品大賽》楊議楊少華父子的作品,諷刺當下又致敬往昔

另外,在《大賽》結束的時候,評委馮鞏和馬少驊都說了一番感言,而他們不約而同地都提到了一個詞,那就是“引領”。是的,現在是市場經濟,文化娛樂作品有迎合市場、迎合大眾口味的功用。但同時也(應該)有引領作用,假如只有迎合作用,那也許就成了媚俗,假如只有引領作用,恐怕那就成說教了。

就如同剛才提到的某明星的稅務問題,很多網友這兩天都在議論那麼高的金額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多麼難以想象的一個天文數字。普通百姓可能要連續工作7000年才有可能掙得到。問題在於,為什麼這類人能夠掙這麼多?還不是由於有觀眾、有市場?

《中國相聲小品大賽》楊議楊少華父子的作品,諷刺當下又致敬往昔

可為什麼那些院士、科學家,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收入卻沒有這麼多呢?這不得不說,其實多年以來輿論的焦點、(價值)導向都聚焦於那些明星、緋聞、男神、女神、小鮮肉……而極少把科研領域的很多專家多年鍥而不捨地搞鑽研當作一種稀有品質而大加宣揚。這難道不是輿論界“引導”功能的弱化嗎?

總之,這次大賽評委們認識到了這個問題,說明文化娛樂作品也應當有正能量已經被權威人士重視,相信以後會有更多宣揚正能量的作品問世。只知道拿捧哏老婆開涮的低俗作品也許會被越來越多的觀眾厭煩。那麼,這次大賽最終名名次如何呢?我們會繼續跟蹤,也歡迎網友在評論區多加評頭品足,發表一下高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