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騎兵究竟如何作戰?

提到騎兵作戰,觀眾朋友們印象最為深刻一定是演義類電視劇中武將手持誇張的兵器在兩軍陣前大戰幾百回合的場面,那麼,中國古代的騎兵究竟是如何作戰的呢?

騎射

騎射是騎兵作戰的一種早期形式,來源於生活在內亞的少數民族,《史記·匈奴列傳》中曾經對匈奴進行過形容,說他們“兒能騎羊,引弓射鳥”,也就是小孩兒就能騎在羊上引弓射鳥了。且他們“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也就是每個能彎弓的成年男子都可以成為騎兵。由此不難看出,匈奴的騎兵有一個關鍵的特徵,也就是騎射,以騎在馬上射擊為戰鬥模式。後來趙武靈王胡胡騎射,騎射學的也正是這種戰術。

中國古代騎兵究竟如何作戰?

圖/騎射塑像

這種戰術恰恰與北方少數族分散缺乏強權的政治形勢相適應。不過,這種戰術使得騎兵往往只能承擔擾襲的作用。後來到了漢帝國反擊匈奴時,採用了適用於中原王朝形勢的集群衝擊戰術,連連戰勝終於使得匈奴一蹶不振。

慢慢,騎射戰術漸漸被結陣衝擊戰術取代。

結陣衝鋒

中古時代,隨著霍去病與衛青靠著騎兵結陣衝鋒打敗了匈奴之後,騎兵衝鋒的戰術就迅速成熟起來,最後替代騎射成為騎兵作戰的主流。

這種結陣衝鋒的戰術,最常見的是雙方相對沖鋒,就是在接近的瞬間,用馬槊瞄準並且將對手刺殺,同時躲避來自對方的刺殺。由於戰馬的衝擊速度很快,相交之後會迅速地拉開距離。這樣交會一次便是一“合”,所謂騎兵的合也就是如此。

中國古代騎兵究竟如何作戰?

圖/中古時代騎兵常用的馬槊

所以在實戰中,像演義那種兩人戰馬相接在馬背上打個不停的場面是很少出現的,因為騎兵衝擊戰術最重要的是騎兵的速度與衝擊性,如此戰鬥豈不是讓騎兵的優勢盡失,可能還不如下馬步戰來的方便。

中國古代騎兵究竟如何作戰?

圖/演義中的騎兵作戰形式

而且,實戰中騎兵面對的往往是敵步兵或者騎兵集群,所以在一次衝鋒中往往需要與不只一名敵軍進行戰鬥。

當然,在一次衝擊後,如果戰鬥意志仍舊旺盛,往往會再進行一次甚至多次衝鋒,這就是史書中數合和數十合的來歷。

騎射與結陣衝擊作為騎兵的兩種主要戰術,自從在中古時代形成之後,便一直在中國歷史中沿用,並在之後的歷史發展中產生了多種變種。

1、李碩:《南北戰爭三百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