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對於中國地圖三大偏見,你一定不陌生:

廣東人眼裡,除了廣東都是北方;

東北人眼裡,過了山海關都是南方;

而在外省人眼裡,東三省就是東北,反正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比如,無論你給一個外地人介紹說來自黑龍江、吉林還是遼寧,對方都會點點頭來個總結:

哦,東北人啊!

外省人看來,黑吉遼人民通通都被稱為東北人,但湖南人、河南人、四川人、安徽人、陝西人等都有本省代稱,雲貴川人民也一般不會被統稱為西南人。

但為什麼偏偏一提到東北,就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感受一下這熟悉的畫面: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可以說在認老鄉這個事情上,東北人絕不認輸。

一是聽口音,二是跨省。這種老鄉見老鄉的情景往往脫離了兩眼淚汪汪的古早設定,氣氛反倒快樂無比,熱情無比。

黑吉遼人民在這種和諧友愛的氛圍中更加深了東北人的歸屬感。

在他們眼裡,東北人民一家親,不分省都是老鄉,過了山海關都是南方,全中國只有“我們東北人”和“你們南方人”。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這種東北人民內部間的跨省級認同感也深深影響了外省人,於是諸多“南方人”就放心大膽直接多了。

他們把中國地圖上雞頭的位置,盛產人參、貂皮、鹿茸和直播、喊麥、擼燒烤的黑土地都統一稱為東北。

於是乎,“東北”二字自覺替代了黑吉遼三省,深化了“俺們都是一家人”的印象。

東北究竟歷經怎樣“魔幻”的變遷,才會形成今日人們腦海中的“東北三省”形象。

1 白山黑水咱們都是東北人

既然要探討“東北”的魔幻經歷,首先就要先理清“東北”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常人口中的“東北”並非一個省或一座城,而是地理與經濟區域,其範圍一般以山海關為南界,黑龍江為北界,由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同內蒙古東部(呼倫貝爾、興安盟、赤峰、通遼)所共同組成。

有意思的是儘管東北地區幅員遼闊,但東北各地間並不存在地理屏障,主因東北地形以平原與低緩山脈為主,致使交通通達度高。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東北北部為中俄界河黑龍江與低緩綿長的“小興安嶺”山脈;其東端為高峻挺拔的中朝界山長白山,松花江、鴨綠江與圖們江均發源於此;東北西端亦是一座雄渾的“大興安嶺”,其將茫茫林海同蒙古無邊草原相隔絕;東北南部為險峻的燕山與浩渺的渤海,自古以來就是東北同中原地區聯絡的重要通道。

群山環繞間,便是東北的精華“東北平原”。也正因東北平原如此優渥的自然與經濟條件,東北的主要城市瀋陽、長春、哈爾濱均分佈於此。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同時,這種毫無阻礙的平原地形,更為東北各地交流帶來便利,故東北地區雖南北、東西跨度上千裡,但無論語言還是風俗習慣都大體相似。

更因語言、文化上的接近,東北各省人民間的親近感被無限拉近。

因此當你問起東北人民“您哪人?”,最常見的回答不是“遼寧人”、“吉林人”或“黑龍江人”,而是一句霸氣十足並帶著一絲驕傲的“東北人”!

2蒼茫林海間,愛新覺羅的龍興之地

不過,若將時間上溯至四百年前的明末,此時的東北不僅沒有這番豐收的盛景,甚至連“東北”之名都未出現,它的名字叫“關外”或“關東”。

這裡沒有金黃的作物,只有蒼茫林海。這白山黑水間在漢人眼中,尚是片化外之地,但對滿人而言卻是樂土。努爾哈赤在此藉著父輩留下的十三副盔甲起兵,統一女真反抗明朝,最終在順治帝時入主中原,定鼎北京。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自此,關外不再是一片荒蠻的土地,一躍成為王朝的龍興之地,地位驟然提升。

當時間來到19世紀後期,中國與世界局勢都發生劇烈變化。沙俄利用地多人少的空子,強迫關外住民入籍沙俄,製造沙俄對土地具有實際控制權的錯覺,並借《璦琿》、《北京》等條約搶奪了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一百餘萬平方公里土地。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面對著殘酷現實,清政府幡然悔悟,開放關外,允許漢人屯墾,以充實人口防禦沙俄。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面對激增的人口,將軍制度已無法對關外地區進行有效治理。

鑑於內外交困的時局,清政府制訂《東三省督撫辦事要綱》,廢止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將其所轄區域分別劃為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這一份《綱要》不但使關外誕生了三個省,更令其迎來一個為後世所熟知的名字,“東北”。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3張氏王國:土匪頭子治下的東北

然而,東北三省設置僅四年,武昌起義的槍聲便劃破中國上空,立國近三百年的大清朝轟然倒塌,中國旋即陷入軍閥混戰。此時的東北雖名義上歸屬北洋政府,但實際的掌權者卻是奉系領袖張作霖。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張作霖極識時務,他接受清廷招安,搖身成了清廷重臣。辛亥革命中,張作霖又因鎮壓奉天省革命黨有功,被提拔為奉天防務總司令,但袁世凱就任總統後,張作霖迅速向其示好。

面對張作霖這位識時務又手握重兵“俊傑”,袁世凱只得拉攏,默認張作霖對奉天的控制。有了袁世凱的默許,張作霖便開始其擴張之路。他先趕走吉林督軍,控制吉林省,隨後又命下屬出任黑龍江督軍,成功控制東北三省。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東北三省在張氏父子的治理下,維持了近二十年的穩定,工業、民生都得到一定發展。

與此同時,東北的行政區劃也發生不小變動,名稱上由“省”變“道”,再由“道”變“省”;數量上,東北也由三省變成四省外加一特別行政區,分別是奉天(1929年更名遼寧)、吉林、黑龍江與新設立的熱河、東省特別行政區。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不過,張氏東北的安穩並未維持多久,1928年,覬覦東北多時的日本在皇姑屯埋下炸藥,炸死東北王張作霖,隨後“少帥”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接受南京國民政府領導,東北進入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代。

4復興大清or日本傀儡

偽滿洲國的東北十九省

儘管東北地區因“少帥”的“易幟”正式歸屬民國中央政府,但這並不代表太平日子的到來,隨之而來卻是巨大的“苦難”。

1931年,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通過武力手段強佔東北地區,並旋即侵佔熱河,整個關外全都落入日本手中。

1934 年偽滿洲國對東北政區進行全面調整,東北一下由4省變成 14 省(奉天、錦州、濱江、安東、間島、黑河、三江、龍江、吉林、熱河、興安東、興安西、興安南、興安北) 2特別市(新京、哈爾濱特別市)。儘管東北在偽滿洲國治下變成14省,但“溥儀”與日本人還覺得不夠,隨後又增設牡丹江、通化、東安、北安、四平五省,至1945,偽滿洲國轄下的東北已被分為19省,這就成了東北十九省的由來。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可惜偽滿洲國統治下的東北,雖然政府在名義上是由中國人管理,但實質上與日本殖民地無異,所謂的東北十九省不過是幫助侵略者實施統治的工具罷了。

5潰敗的“勝利者”

國民政府的東北九省

1945年,隨著原子彈的爆炸與蘇聯紅軍的到來,被日本殖民統治14年的東北人民迎來了勝利。可惜勝利並不代表光明,反而招致國共內戰的泥沼。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抗戰勝利後,東北雖名義上歸屬作為“勝利者”的國民政府,但因蘇聯介入與中國共產黨敵後武裝的發展,東北大部分地區已由共產黨所控制。儘管如此,國民政府還是積極籌劃著東北接收工作,他們一邊利用美國的援助武力進駐東北,一邊則規劃著東北的新政,以對抗共產黨。

新政的第一要務便是對東北政區,進行重新劃分管理。偽滿洲國時代,東北地區因軍事、政治等因素被劃分為繁複的十九省,但隨著偽滿政權垮臺、東北光復,東北所擁有的19省便成了問題。儘管東北土地廣闊,但一個地區設置19個省未免過於龐雜,這將導致巨大的行政費用。

再者,東北邊境地區的許多省份都是出於對抗蘇聯的目的而設置,隨著二戰的結束,蘇聯威脅的消失,這些省份不再具有存在的價值,完全可按照山川形便利於管理的原則重新劃分。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因此,國民政府分別於1948年、1947年發佈東北政區改革令。國民政府先重劃東北範圍,將熱河省劃出東北地區。

隨後,縮減東北地區的省份數量。依據山川形勝、河流走向等自然因素,再佐以便於統治、遏制共產黨的現實需求,將偽滿政權所設置的省份兩兩合併,使東北的省份數量由19省下降為較為合理的9省(遼寧、吉林、黑龍江、合江、嫩江、松江、興安、安東、遼北)。

然而,計劃終究是計劃,永遠趕不上瞬息萬變新的現實變化。國民黨政府的東北新省區計劃還未實施,遼瀋戰役就已開打。蔣委員長的百萬雄師一戰即潰,國民政府的新政也隨著解放軍到來,成了一張廢紙。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6共和國長子東北三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東北地區因為較好的工業基礎及優越的地理位置(靠近老大哥蘇聯)成為了新中國工業的搖籃。為較好發展經濟,提升工業產值,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行政區劃便成為擺在新政權面前的首要問題。

為適應時代需求,共和國在國民政府東北9省的基礎上,將東北東部的興安盟、呼倫貝爾等草原地帶劃歸內蒙古自治區,餘下部分另設4省7直轄市,形成東北13省的格局,並在省之上設置東北大區人民政府,統一管理東北各省。

1953 年後,東北的政區再次發生變動,東北大區人民政府與7座直轄市被撤銷。 1955 年,東北迎來了最後一次省級政區調整,該地區的省份由6省減少至3 省,即遼寧、吉林與黑龍江,此格局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人們口中所謂的“東三省”。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儘管東北地區在百年間經歷了數次省份、區劃變遷,但無論省份區劃怎樣變化,對於世代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而言,不變的永遠是那個令他們為之驕傲的名字“東北”。

因為這裡的人民,不僅操著一口相似的方言,有著相同的風俗,更重要的是他們同這片黑土地一起經歷過“闖關東”的艱辛、委身他者的屈辱、抗擊侵略的悲情乃至作為共和國初期的榮光。正是這些共同經歷的過往,將黑土地上的人民以“東北”之名緊緊凝聚!

時至今日,“東北”這個共和國的長子雖不復當年榮光,可對東北人民而言,無論東北怎樣變遷、省份怎麼劃分,東北都是故鄉與家的方向。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你以為知曉了黑吉遼就認識東北了嗎?錯錯錯,其實你認識的東北也不是真正的東北。

今天,真正的東北是中國的一個地理文化大區和經濟大區,除了黑吉遼,還包括了河北北部的承德、秦皇島市和內蒙古東北部的一部分——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

為什麼這些覺得跟東北沾不上邊的城市,也屬於東北地區呢?

1955年7月,熱河省撤銷。在此之前,熱河被劃入東北,作為東北四省之一。如今的承德、赤峰等正是屬於原有的熱河省。

而今屬於蒙東地區的通遼市,歷史上曾被稱為哲里木盟,1969年7月,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1979年才被劃入內蒙古自治區。也因此,通遼雖在行政上歸於內蒙,卻被戲稱為“一身東北味”。

在2000年後,中國政府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位於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錫林郭勒盟5盟市也被正式納入到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總體規劃。

而從地理位置看,承德和秦皇島位於北京以北,距離東三省更近,尤其是遼寧的葫蘆島等部分區域,反而離河北省會石家莊更遠。

如今,秦皇島市被稱為東北的“南大門”,而蒙東地區5盟市的面積就佔東北地區總土地面積的45.2%,要是沒有這將近一半的土地,你說東北能答應嗎?

為什麼東北看上去像一個省?

不過,問題又來了,一個赤峰人該如何自我介紹?到底是來自內蒙還是東北?

內蒙——為什麼有東北口音?

東北——東北哪的?

赤峰——赤峰不是內蒙古的嗎?那你說你是東北人?!

長此以往,赤峰人表示對這個問題只能冷漠臉.jpg

而大部分東北地區的人,都會認同除了黑吉遼,蒙東地區5盟市和河北兩市,每部分都有著獨特魅力。在他們的觀念中,至今都有關裡關外的說法,以山海關為界,山海關南統稱關裡。

所以南方人,當再次談論起東北的時候,

你知道東北是哪裡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