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看了那么多片子,它再次刷新了我对电影的认知。

就像一杯口感香甜的梅子酒,森林树木,静谧的生活。

但同时又后劲巨大,看完后心中满满,不断的想法开始迸发,撕扯,相互反击。

静坐好一会,不知该如何下笔。

《不留痕迹》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我曾经问过自己,如果没有手机,没有现代化设备,我能活多久?

一天?一周?还是一个月?反正不会超过半年。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对居住在森林公园的父女。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女儿没有见过母亲,可能她小时候母亲就离开他们,可能她就是在森林帐篷里长大的。

因为人性里有懒惰求逸的一面,如果她在现代生活中呆过,会很难在回到那样的生活中去。

不曾拥有就谈不上失去,我宁愿从未得到,你要让我放弃的东西。

放弃旧有的确实很难。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但父亲不一样,他是个经历过战争的老兵,可能因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而选择带着女儿避世。

森林公园离隐居的也不只他们俩,有相当一部分老兵,他们有些与父亲患有同样的病。

从父亲把治病的要卖给时可以猜出,父亲已经不再需要它们。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当然他们也不是完全的自给自足,脱离群居。

女儿正在长身体,二人定期会穿戴整齐去小镇的超市采买物品。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在必经的小路上,女儿发现一条漂亮的项链,并说如果回来时它还在这里,我能否将它捡走?

一条小项链应该没人会发现,父亲同意了。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可能项链惹的祸,也可能是女孩大意,被经过这里的旅人发现。

父女俩被警察抓到并带走:公共地区不能居住。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接着,政府机构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女孩的智力是否正常,心理性格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受过虐待等。

女孩虽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但知识面比同龄孩子丰富,并且生存能力也比同龄人强大。

这些都源于她的父亲。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对父亲的测试就显得危机重重,除了人格测试外,对是否有暴力倾向,是否酗酒是否有吸毒史等等都有调查。

父亲没能完成测试,大概是心中有太多不可言说的实情。

但对于女儿的爱却是百分百,纯粹且强大。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政府给他们找了房子,给父亲找了工作,给女儿办理了入学手续。

要是换到国内,这样的安排是最完美的吧?

但是父女俩并不适应。

第一个夜晚仍是看着满天的星星,在户外度过的。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街头的流浪汉,无家可归的人是被迫选择这样一种方式。

为他们是主动选择“不入流”的深林营地生活。

父亲首先受不了群居的生活方式,他工作之余就是计划逃离。

相反地,女儿倒适应的很好,交到朋友,见识到从未见过的东西。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可能是女儿的变化,让父亲加速了他们的逃离计划,没几天,他们俩就踏上了回归森林的旅途。

女孩是不情愿的,但她更想与父亲在一起。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还是我一开始说的,如果要剥夺就干脆不要让我拥有,父女之间的隔膜在此时已经产生。

他们回到了森林公园,但女儿高烧不退,父亲只得一人出去买药。

从清晨到傍晚,父亲迟迟未归。

女孩拖着病躯前去寻找,父亲摔伤在不远的河流旁。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她跑上大路找人帮忙,这是他们第二次陷入“正常生活”的麻烦。

救助他们的是一群生活在森林里,但不脱离现代化群居的人。

他们种菜养蜂,分享食物,弹琴唱歌。

父亲在这里养伤,哪里也去不了,女孩就有了充分的时间与他们交往。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父亲面对女儿的喜欢这里,一脸茫然与悲伤。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她甚至擅自做主,希望可以留下来。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给他们提供住处的女人同意了,她似乎十分理解他们。

她把食物装进袋子,挂在树上,给住在森林里的一个人,虽然他们已经几十年没见面了。

但她每次去收袋子,袋子都是空的,她知道那个人生活在她看不见的地方。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就像他们父女俩一样。

父亲的伤好了,紧接着就是要离开这个地方。

面对父亲的第二次逃离,她选择了拒绝并理解。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她从始至终没有劝说让父亲留下,因为她知道无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父亲也尊重她留下的选择,自己独自离开。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对于这种“不入流”你可以批判,也可以认同但不效仿,任何一种反应都是正确的。

但如果你认可并效仿,面对很多生存问题不说,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亲友们的绝对打击。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但当今的社会,人不但以类聚,还会极力排斥诋毁与自己不同选择的人。

喜欢的电影口味不同,喜欢的明星偶像不同,喜欢的穿衣风格不同,都可能遭到另眼相待。

当今社会,“包容力”变差了,人们的圈子越来越小,越来越精。

排除异己的源头是不接受其他事物,或新鲜,或小众。

再往前归结可能源于害怕吧。

害怕失去原来的节奏,原来的成就,原来的生活。

在不确定会得到什么之前,谁都不想失去原本拥有的一切。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女孩一开始怀念在森林公园的营地生活,之后不想放弃社群交往,最后放弃回归森林。

我们可以说人类归其根本是群居动物,需要交流,需要共处。

女孩也向父亲要过手机,但遭到父亲的拒绝。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有了手机,不见面也能联系,有了手机千里也是咫尺。

但手机不能代替相处,它只是迫不得已的一种方式,但现在却变成了逃避的方法。

情侣有了问题常用手机联络,子女待在房间里与屋外的父母发着微信……

少了现在去见你的冲动,少了促膝长谈的浓情。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手机出现不足百年,网络出现也不足五十年,但它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这个改变是双向的,增多了“见面”次数,冲淡了彼此的情谊。

影片中的父亲独自回归森林,两人没有任何通讯方式。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唯一的联络可能就是女孩像那个妇人一样,将必需品定时挂在树上。

妇人也映射了女孩的未来,她也会像妇人一样,终生牵挂一个可能几十年没见面的人。

但只要他能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见不到又何妨?

看片多年,它让我哑口无言

我曾经一度厌倦过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

也想象过脱离手机的生活,但也只限于想象,因为我没有勇气放弃我拥有的东西。

虽然不多,但这是我的一切。

没错,我们都适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