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初中生的一天都是24小时,一年都是365天。但是,不同的学生成绩却是天差地别。

差距为什么这么大?而且这种差距,并不是勤奋或天赋带来的,仅仅是我们对时间的掌控。

所以,千万不要在错把忙碌当高效,下面的8张图让你看清楚瞎忙族和高效族的区别!

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1.手忙脚乱vs善于规划

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瞎忙族和高效族同学的时间都安排得很满,但是却有本质的区别。

瞎忙族是没有目标和方向的忙碌,每天好像做了很多题,好像忙得团团转,焦头烂额,却又没有一点效果。最后的结果是,想要做的卷子,和本应该完成的作业,都没有完成。

而高效族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有清晰的规划,永远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每一个阶段的奋斗有什么意义。

他们的忙碌是充实,而不是庸碌。

2.杂乱无章vs分清主次

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瞎忙族的眼里,所有的学习任务都是差不多的。什么时候做什么,完全随机无序。

对手机、明星一点抵抗力都没有,经常手头的题做到一半时听见同学谈论某个明星就直接参与到讨论中。结果是一天下来,真正完成的计划一件也没有。

而高效族永远分得清楚主次,拎得清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乐。他们非常注重计划和优先级排序,每天把状态最佳的时间段安排给最重要的学科。

遇到临时出现的作业,先放到“收件箱”里,而不是打断当前的做题思路。

3.埋头做题vs抬头看路

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瞎忙族经常看起来好像很努力,每天在教室里毫无意义地刷题,一遍、两遍、三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这样是在大量浪费时间!

而高效族不仅能埋头做题,也非常注重抬头看路。

做题之前,花必要的时间想清楚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怎么做最合理,有没有更优的方案?他们心中都有学习的大体计划和时间安排,设定好学习的优先级别。

低效率和无用功是他们极力避免的。

4.以忙为荣vs结果导向

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瞎忙族的口头禅是“我很忙”“我没时间”,经常发朋友圈晒大量作业,把忙碌当成炫耀的资本,殊不知恰恰暴露自己的效率低下。

而高效族从来不觉得忙碌有什么值得吹嘘的,永远只用结果来证明自己。

轻轻松松把作业搞定,才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5.撒胡椒面vs懂得取舍

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瞎忙族的时间分配是“撒胡椒面”型,每项作业都安排一点时间,每门功课都做得一般般,然后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

高效族懂得取舍的艺术,明白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做好。

他们会果断地舍弃低价值的作业,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最重要的功课上。

6.多功课处理vs专注再专注

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瞎忙族经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总想实现传说中的“多门功课同时处理”。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各门功课乱成一团麻,效率反而大大降低。

高效族相信专注的力量,他们永远分清主次,一次只求做好一件事。

遇到重要的功课,他们会给自己安排不被打扰的时间,给自己找一个安静的封闭空间,以最高的效率攻克一个难题,然后再下一个。

7.总在焦虑vs拥抱变化

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瞎忙族经常处于无意义的焦虑状态,总在担心可能存在的变数,总害怕作业做不完、分数不提高、爸妈总唠叨。

任由焦虑消耗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却很少做出点实际行动。

高效族明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与其无谓地焦虑,不如主动拥抱变化。

所以,他们经常会利用业余时间了解高考前沿信息,了解最新时事政治,把最新的变化和学科考题结合起来,以不变的知识应万变的考题。

8.拖拖拉拉vs快速行动

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缺乏决断力是瞎忙族的通病,做作业拖拖拉拉。

而高效族明白,行动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没有行动,一切都是零。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下定决心之后,快速地行动起来!用行动赢得成功和梦想。

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看完瞎忙族和高效族的对比,相信你萌都已经知道自己今后要往哪个方向努力了,对吧?

- End -

宇宙第一宠粉的团子酱来啦~

每天都更爱你萌喔~

学院|你是“瞎忙族”还是“高效族”? 8张图看懂你的努力是否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