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大數據殺熟」:不作死,就不會死

樓下有三家水果攤,其中一家是山東人,老闆爽快健談,水果也新鮮,我天天去他那買水果,去得多了,就不問價格,直接挑好水果,交給老闆過稱。

老婆看到了,就批評我:“不管價錢高低,你至少要問一下價格。本來老闆晚上在減價大促銷,你問一下價格,他會告訴你便宜了5毛,你不問,他肯定會按照原價賣給你。這不是信任不信任的問題,這是商家本性。”

對此,我曾經不以為然。京東殺熟的事件曝光後,我才知道,還真有人這麼做,還是這麼大牌的企業。

京東“大數據殺熟”:不作死,就不會死

人傻錢多活該被坑!

3月20日,微博網友小林巫師發文稱,自己在京東買了Plus會員,發現開通會員後看到的京東價格和普通客戶看到的不一樣!

京東“大數據殺熟”:不作死,就不會死

隨後,不少網友頻頻曝出實錘,在京東,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

這種做法,以前叫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如今穿上科技馬甲之後,改叫“大數據殺熟”了。商家利用收集到的用戶的消費數據,將目標集中在同一商品中的不同消費群體的價格差異化,大數據這種利國利民的技術手段,正成為互聯網公司的宰客新武器。

京東“大數據殺熟”:不作死,就不會死

不是京東一家這麼幹

披著科技馬甲搞價格歧視的,絕不止京東一家。

某視頻網站的會員資格,用蘋果手機購買需428元,用安卓手機卻需178元,相差高達250元。

某平臺網約車,同樣的路程,蘋果手機用戶要比安卓手機用戶多出幾塊錢。

“大數據殺熟”問題現已經出現於在線視頻、通訊、購物、娛樂、住宿、出行等日常消費的多個領域。

“大數據殺熟”的可惡之處在於:

第一,屬於違法行為。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的公平誠實信用原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還涉嫌價格欺詐。

第二,違背商業倫理。枉顧了消費者的信任,而信任成本在這個透明化時代正成為行業的最大成本。

一顆老鼠屎,毀掉一鍋湯。某些商家執意妄為將消費者當成聾子、瞎子、傻子,坑的不只是自己,而是整個行業,甚至不相關的行業也可能跟著躺槍。

京東“大數據殺熟”:不作死,就不會死

不作死,就不會死

2017年雙十一過後,劉強東接受央視財經頻道記者的專訪,被問到:“現在京東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劉強東回答:“在國內最大的優勢就是消費者的信任。我們價格可能不是最低的,但是在同樣的價格之下,我們的質量是最好的,是最放心的,解除你很多的憂慮、購物的煩惱,購物應該是一個享受的過程,每個人賺錢了花點錢買東西,應該享受它,而不應該在過程中享受各種欺詐,假貨,各種困擾,花很多時間精力去鬥智鬥勇。”

劉強東的這段話說到了很多人的心裡。這心窩才熱烘烘沒幾天,這麼快就涼涼了。

前不久,作家六六發文指出京東售假,並轉發了朋友的投訴原文。文章犀利指出:一、京東售假;二、商家概不承認,也不兌現假一罰十的承諾,只說是發錯了貨;三、京東一味的為商家辯護,對商家投訴諸多推諉。最後歸結為一句話:“京東”保駕護航,商家放心售假!

對於這個投訴,在強大的網絡輿論下,京東不得已弱弱表示:已經接受五部門約談,將認真接受批評,並全面嚴肅整改。

曾經說好的讓消費者放心呢?曾經說好的讓購物當成一個享受過程呢?

真的很好奇,京東的危機公關哪裡去了?還是說,京東自己在作死。

京東“大數據殺熟”:不作死,就不會死

國民小白鼠是真覺醒嗎?

最近這幾波國民集體diss京東的做法,耐人尋味。

說起價格歧視,我們不是一直視若無睹嗎?拿蘋果手機來說,蘋果對於中國市場的價格歧視不要太明顯,以蘋果7和7plus為例,即使去掉稅收,在國內買和國外買,也要差出1000元。可是,這絲毫不影響大家買買買。

京東“大數據殺熟”:不作死,就不會死

這次京東殺熟動靜不小,希望是國民消費權益的集體覺醒,而不是懟完京東,繼續犯賤到國外機場免稅店忍受價格歧視買買買、明知洋品牌價格歧視依然買買買。

有一種歷史悠久的營銷套路,叫專坑會員。價格歧視這鍋,大數據不背。

文/燕小嘜CEO、病毒營銷陳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