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東方智慧的經典道德經和金剛經,解讀沒有思辨的信,就是耍流氓

我接觸《道德經》這本書,應該是在高中時代,因為好奇而買了一本地攤貨。夜市的東西往往很便宜,印刷很粗糙,不過還算工整。說實在的,第一次真的沒看懂,就放在一邊了。我就是一個俗人,什麼都看,什麼都感興趣,但是沒有什麼信仰,儘管我尊重所有人的信仰,但是覺得好多事情經不起推敲,只要一推敲,全都是坑。

說東方智慧的經典道德經和金剛經,解讀沒有思辨的信,就是耍流氓

要說天上的神仙,我最早認識的是觀音菩薩,我姥姥就是觀音的信徒,小的時候去姥姥家,趕上姥姥燒香,我也會磕個頭,姥姥不認字,她能跟我們說的就是觀音菩薩保佑。養成了我一個習慣,就是現在做惡夢的時候,都會念叨幾句“阿彌陀佛,觀音菩薩保佑。“然後睡覺,這個辦法一直很靈驗。

說東方智慧的經典道德經和金剛經,解讀沒有思辨的信,就是耍流氓

《西遊記》是我最喜歡的電視劇,看完不過癮,找了一本全是繁體字的線定裝的《西遊記》,當時我的口號是要看就看原汁原味的,一邊看字典,一邊看西遊,後果是我的語文成績突飛猛進,寫出來的小作文一直是語文老師在全班面前朗讀的範文,可是讀著讀著,才發現了吳承恩的高級黑!一部西遊記,道盡了歷史文化的演變,政治、經濟、民生都成了調侃的對象,難怪老人說少不看西遊!《西遊記》太腹黑!我喜歡妖精多過神仙,後來看完了才知道,妖精都神仙養的寵物。

說東方智慧的經典道德經和金剛經,解讀沒有思辨的信,就是耍流氓

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到圖書館借書了,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才明白吳承恩先生的良苦用心。那是一種從人類生存智慧層面的思辨。逛夜市,是我的一個習慣,就是圖一個熱鬧,又買了一本《金剛經》 ,讀起來非常的喜歡,那是一種特殊的空間和時間的智慧,浪漫的筆觸,描繪了龐大的宇宙和漫長的時間概念。為了對照,我翻出了《道德經》,這才算看懂,什麼是自然?什麼是人生?時光嫣然,人到中年,經歷的多了,心也就靜了下來。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大意是沒有開悟的人,不要議論佛經。說妄議佛經的人都是邪師,會變成野狐狸,真真的把我嚇了一跳!難道是我孤陋寡聞,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還是穿越了?來到了聊齋的世界?我覺得信仰是每一個人的自由,別人無權置喙。但是,恐嚇就有點叛經離道了。我肯定沒開悟,開悟是什麼狀態,我也說不得。可是,我覺得一個人如果選擇信仰,就有知道信仰是什麼的權力,這種文化傳統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如果,這都不讓瞭解,就是聽一個人說信,無條件的信,不許問為什麼?怎麼都覺得有點怪怪的!

這裡就簡單的介紹一下佛的歷史,佛祖開始無教派,更沒有什麼神靈,後來成教也是無神教,佛法無邊的最先的解釋是佛法可以解讀大千世界。跟神通沒有任何關係,源於佛祖看不慣印度修煉傳統模式,認為這種自殘式的修煉道路,走了邪路。佛教初生應該是印度文化傳統的改革之舉,釋迦牟尼從來沒說過自己有神通,據說佛祖活著的時候,憍薩彌羅國的琉璃王滅了佛祖的祖國,佛祖三次出面勸說無效,佛祖因此得了頭痛病。佛祖去世前吃了乞討來的腐敗食物,食物中毒得了重病,弟子又獻上了被毒蛇汙染的竹筍湯,因此去世了。在佛教傳播的過程中,三武滅佛是最出名的事件,印度本土被穆斯林侵佔,佛教在本土失去了根基。這都是事實,這也是信徒有權利知道的現實。然而這一切都不重要,就說《西遊記》的第一男主角,大唐玄奘西遊印度,是怎麼受到的歡迎?那是靠著佛教傳統辯經大會,用中國的智慧征服了印度的所有學者,現代在很多地方還會有這種大會,只是主辨人的生命得到了保證,原來在印度,主辨人說服不了提問的人,是要被砍頭的!佛教能夠在印度成為主流文化多年,就是靠著這種思辨的精神。不讓問為什麼?不許想是什麼?太詭異了!

大唐玄奘西遊印度,根本目的是瞭解印度的文化傳承。《瑜伽師地論》才是他的目標,因為那才是古印度傳統文化的沉澱。但是到了古印度,這個修煉理論盛行的國度,沒有兩下子,吃飯都困難,玄奘翻譯了《道德經》,帶到了印度,深受本地高知的喜歡,因此結交了很多好朋友,順利的完成了取經生涯。文化層面不對等,是死扣,《西遊記》描寫了孫大聖被壓在五行山下,六字真言大顯神威: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mēi)吽( hōng)。那麼這個神奇的咒語是什麼意思?

“如意寶啊,蓮花喲!”而且是梵文的讀音。到底原來是什麼樣子?印度人都弄不明白,時光太過久遠了,不成文字前,口口相傳!

世界就是這樣奇葩,佛祖是無神論者。可是,後人幫他整理了一個龐大的神系。老子寫《道德經》,通篇沒有一個神靈,自己也是一個周朝的歷史官。坐上了道教之主的寶座,三清之首!手底下的神仙太多了,說不清有多少。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任何文化傳統都是不斷傳承和完善的,前人的意見已經聽不到了,後人想怎麼做都是自由!別人也說不得,但是,沒有思辨的信就就是耍流氓,真的要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