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傳「爆料人」再發聲:科大訊飛沒有造假

最近,網絡上出現大量關於對“科大訊飛AI同傳”進行的討論,甚至出現了帶有惡意抹黑目的的文章。一位同聲傳譯人員因為在工作中把“訊飛聽見”的轉寫功能誤會成“機器同傳”,從而引發了這次的討論。9月24日,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副總裁、聽見科技總經理王瑋與該人士進行了充分溝通和說明,該人士隨後發帖表示科大訊飛沒有造假。

溝通發現,這次誤解產生的一個原因是:對這次會議如何使用訊飛聽見系統的字幕技術應用和展示方式,承辦方已兩次對會務公司及翻譯公司提前做了說明,並要求翻譯公司提前告知同聲傳譯。但該名同傳“可能因為我確定晚,漏了我一個”,“確實是情緒有些激動,比較不好意思”。

9月20日,該同聲傳譯發了一個帖子,質疑科大訊飛的翻譯技術“造假”。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副總裁、聽見科技總經理王瑋與該人士進行了充分溝通和說明,之後該人士表示,他認為科大訊飛沒有造假。雙方還就同聲傳譯與像科大訊飛這樣的A.I.公司如何合作推動行業發展進行了探討。

鏈接

“人機耦合”是技術發展的趨勢

此次事件涉及一個概念“人機耦合”。“人機耦合”包括兩種方式,一是人和機器來共同完成一項任務(比如通過機器轉寫和同傳翻譯實現大屏幕的展示,可以通過語音合成將同傳老師的文字合成為多語種聲音),第二個就是機器作為助手,輔助人來完成某一項任務(比如科大訊飛與上海外國語大學合作的“口譯助手”)

早就在2016年的訊飛年度發佈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就首次提出“人機耦合”的概念,並展望“人和機器的深度耦合將會帶來人類的智慧大爆炸”。

在9月19日的2018創新及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主論壇上,劉慶峰明確提到,“未來一定不是機器代替人,而是人機耦合的,科大訊飛已經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在研究人機耦合的方式,我們希望用機器幫助我們頂尖的同傳更好地發展他的能力。未來,機器和人必須是協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