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供奉的五大財神:一個是神仙,一個是關公,三個是河南人

自明清以來,地域性的商幫開始盛行,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兩個:晉商和徽商。但在中國歷史上,豫商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國人經常供奉的五大財神中,一個是趙公明(起源於《封神演義》中的神仙)、一個是鼎鼎大名的關二爺、另外三個都是河南人。

根據中國的神仙譜系,五大財神各司其職,中位財神是王亥;文財神:比干(東)、范蠡(南);武財神:關公(西)、趙公明(北)。

中國人供奉的五大財神:一個是神仙,一個是關公,三個是河南人

中位財神王亥代表著商業的起源。商原本是一個部族,起源於河南商丘,王亥是第七代部落首領,曾在夏代君主的命令下輔助其父親解決黃河水患,但其最大的本事是馴養牛羊等家畜,併發明瞭最早的物流工具——牛車,以此來進行長途貿易。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以及《竹書記年》等歷史文獻中,不乏對商代先祖王亥驅趕牛羊就行商貿的記載。然而,商人畢竟是一個高危職業,王亥在一次與北方有易氏的交易中,因有易氏部落首領眼紅其財富而將其殺害。

中國人供奉的五大財神:一個是神仙,一個是關公,三個是河南人

文財神代表著商業的發展。比干,河南衛輝人,商紂王的叔父,曾因"剖心"被譽為忠臣第一。在其從政40多年間,鼓勵像先祖王亥一樣發展畜牧業,還提倡冶煉鑄造。後人因其忠臣蒙冤,死後被人供奉為文財神,寓意是為手工業者祝福;

范蠡,河南南陽淅川縣人,早年流亡越國,與文種一起輔助越王勾踐滅吳,後傳說於西施泛舟與太湖之上。退隱後的范蠡曾經做了三次大生意,三次都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又三次散盡家財,後定居於陶丘(今山東菏澤),自號陶朱公,後世商人對其多有推崇,被許多人以財神供奉與家中。

中國人供奉的五大財神:一個是神仙,一個是關公,三個是河南人

事實上,被歷代商人所崇拜的不僅有以上三個河南人,還有許多河南商人傳承下來的思想。比如戰國時期的洛陽人白圭,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主張按照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經商方法。"商場如戰場"的思想也出自他手,被稱為"治生之祖"。

不僅如此,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善於經商的鄭國還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保護商人利益的法典——《質誓》;在西漢時期,洛陽人桑弘羊還提出並踐行了"重商主義"理論……在封建社會前期,中原大地的地理位置、人文素養等都為商人、商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中國商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