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年前的呼和浩特什麼樣?跟著老照片來場穿越玉泉之旅


經過了80多年的時光變遷,五塔寺的塔體變化總的看起來不算大,但是周邊卻改變了不少。五塔寺北面當年被稱為平康里這一代的歐式建築早已變成了現代化的居民樓。

下面這張老照片同樣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拍攝的,現在我們見到的五塔寺最北邊的紅牆是後來新建的,其他幾乎沒有任何變化。附近還有呼和浩特著名的燒賣第一街,來到呼和浩特旅遊,一定要來這裡品嚐一下美味的燒賣。

在老照片當中的同位拍攝,可以看到大雄寶殿和80年前還是有很大變化的。普渡慈航的那塊匾曾經是沒有的,現在的香爐和以前的香爐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如今大雄寶殿兩側的裝飾以及琉璃瓦的顏色,都與曾經不盡相同。曾經的大雄寶殿是綠色的琉璃瓦,如今則是金黃色。

這張照片是彩色照片流行的時候,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所拍攝的,位置就是在大召的東邊 。

乍一看以為這裡是塞上老街,但是照片的左上角寫得卻是大召東夾道,而且在這張照片裡面我們會看到一個比較醒目的字眼“大召門市部”。在這張照片裡面還有很多外國友人在這裡旅遊。通過老照片也可以看出,當時這裡有不少的商鋪,也是中外遊客來到呼和浩特的“打卡聖地”。

在席力圖召過殿上懸掛著“陰山古剎“”這四個字,如果仔細去看的話還是會有些許的不同。曾經的陰山古剎這四個字比劃是偏細的,現在所看到的這塊匾是後來複製的。資料是從內蒙古博物館曾經的館藏拓片當中找到的。


有人說,“陰山古剎”是在大盛魁商號100週年紀念的時候,大盛魁送給席力圖召的一塊匾額,但這也只是坊間流傳的一個說法。還有人說,這塊匾額是大盛魁總號1724年從烏里雅蘇臺遷回歸化城時,為了表示開業慶典,送給席力圖召的一塊匾。

來到席力圖召御碑亭的西側,從老照片相同的位置看過去,大經堂被松樹所遮擋 ,那麼也可以證明曾經這裡是沒有種樹的。

這張照片所在的位置是長壽佛塔的西北,照片當中的香爐如今已經不存在了。席力圖召的長壽佛塔十分出名,是信徒和遊客“轉塔”的必去之處。

下面這張照片是在大經堂的前邊,只不過是現在的香爐比以前大了很多,現在的樹木也比以前多了,很多所以會產生一些景別上的遮擋 。雖然過去八十多年了,但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景色和曾經幾乎是沒有區別的。

我們可以看到在八十年前,小召牌樓前有轎子車,也就是雙轅車。據說當年能坐雙轅車的人可不是一般人。如今小召牌樓北邊的小召的寺院已經變成了小召小學,小召已經不復存在了。今夕對比起來 差距還是很大的。

從大召往北到北門之間,是曾經呼和浩特最繁華的地段。以大什字為標準,東西南北方向就是大東西南北街。其實按曾經的地裡位置座標來看的話,今天的四眼井巷應該就是曾經大東街的位置。曾經很多耍手藝的皮毛行業匠人,大多都在這裡謀生。對於許多生活在這裡的舊城人來說,光彩市場、恆昌商城、第二門市部等都是這條街上有名的地方。

曾經的大北街很窄,最標誌性的建築就是舊城北門。在老照片中還可以看到大北街上很多買賣字號,比如說信義德雜貨莊、南醬園、春華茂號、大誠車行、冠北鑲牙、袁記公司等。以前豫芳照相在舊城是非常出名的,可以照相可以鑲牙。這條街也被老人們稱為類似於老北京的前門大街。


大北街的最北端就是舊城北門了,今天在呼和浩特這只是一個稱呼和一個地名。曾經的北門,就在如今北門十字路口中心偏西北的位置。

曾經的舊城北門叫做建威門,很多老呼市人還說常說這樣兩個詞——北門裡和北門外。北門裡說的就是大北街,也就是舊城,北門外則說的是今天的回民區。說到北門還會說另外一個詞——北頭起,而南邊叫做南頭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