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洁、德越其才,他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贵族。


一代宗师

他就是「陈岱孙」

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

连朱镕基总理都敬仰他为一代宗师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在抗战期间

有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

名叫“西南联合大学”

而在大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以后恋爱,必须要比着陈先生的模子找。”

而这里的陈先生

指的就是陈岱孙老师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陈岱孙老师年轻的时候

体型伟岸,身材修长

经常身着一套裁剪贴服的深色西装

脚上一双羊皮靴,手持一根手杖

既有中国学者的儒雅

也有英伦绅士的翩翩风度

即使后来因为环境所迫

穿上普通衣服

他仍旧挺直腰板,行坐端正

无论走到哪里

都透露着一股刚毅的气质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陈岱孙,原名陈总

190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闽侯

家族是曾经赫赫有名的“螺江陈氏”

他们家族世代官僚

有刑部尚书陈若霖,海军中将陈庆甲

陈岱孙祖伯父陈宝琛是溥仪的老师

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权重的驻外公使

陈岱孙可谓是名正言顺的贵族子弟

那时的贵族与现在的富豪不同

陈氏家族严于律己

非常注重子女们的教育

陈岱孙六岁时就被送入陈家私塾

在他祖父的监督之下

读了大量的中国史学

打下了坚实的文史功底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1915年考入福州名校英华中学三年级

以两年半的时间读完了四年的课程

1918年夏天

他参加了清华学校在上海的插班生考试

考入高等科三年级

但也正是这次去上海参加考试

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结束了紧张的升学考试之后

他在黄浦江边漫步

正当他要步入公园时

看到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警示牌

这牌子让他感到又惊又怒

只觉得似乎全身的血都涌向头部

这牌子对于年轻的陈岱孙来说

“是个刺心刻骨的打击”

他并没有像李小龙一样踢碎牌子

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在此萌发

同时也意识到了富强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也因此萌生了“经济救国”的志向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1920年夏天

陈岱孙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学校毕业

同年的秋天

他带着“学得一些有用的知识

回来为祖国效力”的理想

进入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学习经济学

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还被授予了美国大学生最高荣誉奖

——金钥匙奖

毕业之后他又进入哈佛大学深造

成为了哈佛大学经济系的学生

毕竟哈佛大学乃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内比他优秀的学生大有人在

他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

于是,

他向学校申请到了图书馆内

摆有一个小书桌的隔间的使用权

从此开始了他没有暑假、没有周末的努力学习

除了攻读经济学的专业书籍以外

他还常常阅读其他社会科学、哲学等名著

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1926年

他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7年

他游学欧洲一年后回国

9月份回母校清华应聘

成为当时清华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此时的清华,正值改办大学不久

于1926年成立的经济系

无论从师资、教学还是课程设置等方面来说

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1928年他担任经济系主任

一面投身于繁重的教学工作

一面致力于经济系的建设与发展

在他看来:

“治学如筑塔,基础须广大,

然后层层堆建上去,将来总有合尖之一日,

学经济学欲求专门深造,亦应先奠广基。”

因此他鼓励学生们

不仅要注重“本系课程的基础”

而且应注重诸如

政治、历史、哲学、心理、算学等知识的基础

在他的宣导和主持下

经济系确定了:

理论、事实及技术

三者兼重”的培养目标

经过几年的发展,经济系的规模逐渐扩大

学生人数在众多院系中

仅次于土木工程学系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别看那时陈岱孙才28岁

他讲课的水平丝毫不比老教授差

他的课上从来都是座无虚席

很多学生都喜欢听他的课

“听陈先生的课,真正能学到很多东西。”

陈岱孙讲课向来精准

不仅内容丰富,时间也卡的非常精准

他每次讲课总是提前两分钟站在黑板前

讲完整堂课最后一句话的时候

正好打下课铃

有一次他讲完了,下课铃没有响

于是他说

“绝对是下课铃错了。”

果然

那天的下课铃延迟了几分钟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1929年

根据当时颁布的大学组织法

清华开始形成校、院、系三级组织结构

成立文、法、理三个学院

陈岱孙担任法学院院长

同时成为教授会、校务会议、评议会成员

开始参与校务管理

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

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1937年平津沦陷

教育部商定了几所大学的撤离计划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

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

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在西南联大异常艰苦的条件下

他与师生们一道,坚守着教育、学术阵地

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学子

为抗战和国家经济建设积极建言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1945年11月

陈岱孙和土木系教授王明之先期回到北平

组织并主持“清华校舍保管委员会”工作

面对战后满目疮痍的校园

以及众多等待遣返的日军伤兵

他带领30多名工作人员

开始了紧张而艰难的交涉与修复工作

经过10个月的艰苦努力

完成了返校师生的安置

与秋季学期开学的准备工作

校务长潘光旦看到重新修复的校园感叹:

“九年噩梦,已成云烟,

今日归来,恍若离家未久。”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陈岱孙执教长达70年

但他从来不是一个仅仅埋首书斋的人

而是一位热爱祖国、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的学者

从青年时代起

他即怀抱“经济救国”的志向

希望运用所学的知识

培育治国经邦的人才

以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面对时代的大变动

他敢于对关乎国家发展等大是大非的问题

做出自己真切的回答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1945年10月1日

他和联大10位教授

联名致电蒋介石、毛泽东提出对国事的主张

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

1948年清华园解放前夕

他挺身而出,和师生一道

坚决抵制国民党政府将学校南迁的计划

坚持留在北京迎接清华的解放和新生

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

陈岱孙离开了清华

但他对清华的热爱之情从未改变

1980年校庆时

已经80高龄的陈岱孙欣喜地表示

愿为新恢复的经济管理工程系

“尽我们的力量,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1984年他被聘为经管学院首批名誉教授

为学院的发展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在他90岁生日时

还在给200多个学生上课

95岁高龄还自己主持博士的毕业答辩

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

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1995年

恰逢陈岱孙先生95大寿

朱镕基亲笔恭贺华诞

仰仗为:一代宗师

一代宗师:为中国教育奉献了一生,连朱镕基总理曾亲笔恭贺华诞!


回顾自己的一生

陈岱孙先生曾谦虚地说: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

1997年7月27日

他平静地走完了他那97年平凡而杰出的一生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对护士说:

“这里是清华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