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跟你吵架的女生,堅決不能要!(附一句話破解法)

最近同事小M失戀了。

晚上我請他擼串兒,兩杯啤酒下肚,他終於說出了失戀的理由:跟女朋友吵了一萬次,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上週一萬零一次暴吵之後,女朋友拂袖而去,他第一次沒有去道歉求和,於是,分手了。


這樣跟你吵架的女生,堅決不能要!(附一句話破解法)


我問他:是什麼問題?要吵那麼多次。他說:不知道。所以我才痛苦,覺得很累。我覺得沒有什麼問題,可就是無休止的吵吵吵吵吵。

接著他羅列了女朋友吵架時愛說的幾大金句

你既然愛我,就要接受這樣的我。你說得很對,不過我就是這種性格啊! 以前我事事遷就前男友,還不是一樣被傷害!你居然對我這種態度,是不是不愛我了?

每次都讓他啞口無言,有種“我說什麼也沒用了“的感覺。


這樣跟你吵架的女生,堅決不能要!(附一句話破解法)


我告訴他,你女票這種行為,很多人都會有。這在心理學上是一種“人際溝通遊戲“

你以為的溝通 對ta只是一種遊戲

“遊戲“是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伯恩(Eric Berne)提出的一個概念,這裡簡單科普下,不想看的小夥伴可以直接跳過,不影響之後閱讀。

埃裡克·伯恩認為“遊戲“是一種模式化的,可以預見的溝通系列。它表面上看似合乎情理,但有隱蔽的現實動機並且導致一個明確的、可預測的結果。

關於“遊戲“,伯恩提出了一個公式


這樣跟你吵架的女生,堅決不能要!(附一句話破解法)


其中餌是發起人A的邀請,鉤是承受者B具有的弱點,導致他對餌做出反應R,X表明A的自我狀態發生了轉換,P是ta的結局。

好了,科普完畢。我們只需要知道,在那些令人無望的吵架中,ta很可能並不是真心想跟你溝通,而是無意識玩了一個“遊戲“。


這樣跟你吵架的女生,堅決不能要!(附一句話破解法)


一旦出現“遊戲模式”,事情就會往一個既定的結果推演。

具體到吵架中,一般有這四種套路。

吵架的四種“遊戲“套路

1、我弱我有理

當兩個人為了某件事情反覆爭執時,女生會以“被傷害過”“天生脾氣不好”“原生家庭糟糕”等理由,拒絕做出調整。

例如:

我知道不該懷疑你,但是我被前任背叛過,無法控制自己。

我也不想這樣,但是我父母脾氣就很暴躁,我改不了。

2、要不是為了你

這種情況俗稱“甩鍋”。把明明沒有因果關係的兩件事,生拉硬扯在一起。

比如女生最近工作有點懈怠,而男生恰好約她出去玩了一天。剛好在這天裡,她接到老闆的指責工作差錯的電話。這時候女生就會對男生說:都是因為陪你,害得我工作沒做好!男生聽到以後就減少了約她的次數。

其實她心裡清楚,兩件事並沒有關係。但男生的疏遠可能正好達到了她潛意識的目的。

3、是啊……但是……

吵架中,還會有這種表面是贊同,其實否決對方一切提議的套路。

例如,爭執中,當男生嘗試提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時,女生會說“你說的很對……但是……(一萬種理由)”,讓對方很有挫敗感。

這個遊戲的內核是看似一個人提出求助,而實際上可能ta真正想要的恰恰是任何人都不要幫助ta。

4、一切都是你的錯

有時候對方先表示一切聽你的,一切都隨意都OK,但是當出現任何意外時,ta就會指責:“都是你做的這個決定!”“你怎麼每次都辦不好事情?”,讓人有口難言。

現在知道為什麼你總是吵不贏對方了吧?


這樣跟你吵架的女生,堅決不能要!(附一句話破解法)


為什麼人們會在溝通中“玩遊戲”?

在認識這些遊戲之前,要先理解一個基礎知識:你身體內住著的

三個自我

父母的自我、成人的自我、兒童的自我。

父母自我來自於我們早期對父母的觀察和模仿;成人自我是你在成長中積累的面對世界的經驗;兒童自我代表我們幼小時本能的內心體驗和表現。

這三個自我每時每刻都通過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表現出來,同時也給自己的行為下達指令。其中成人的自我是最成熟理性的,可是當我們情緒不佳時,父母自我和兒童自我就會跑出來作祟。

這種時候,有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1、吵架不是為了解決問題 是為了讓自己心裡好過。

2、誘導自己反覆進入受傷害的情景,強化“我弱我有理”的體驗。

當對方出現這種狀態時,爭吵就失去了意義,ta會不自覺使出“遊戲”的套路,讓事情最終指向某種固定的結果。

就算你試圖講理,ta也有可能會出現:

虛假傾聽

表面上點頭微笑,內心卻在神遊萬里,對你說什麼根本不在意。

防禦性傾聽

內心高度敏感,總感覺別人的話語裡有對自己的攻擊。一旦抓住蛛絲馬跡,就不遺餘力的反駁。

這就是為什麼你每次吵完總有種深深的無力感,因為不管怎麼吵,結果都是一樣啊!


這樣跟你吵架的女生,堅決不能要!(附一句話破解法)


拒絕內耗 一個問題結束遊戲

當爭吵遇上套路,就會變成無止境的內耗,讓人心累神傷。

伯恩認為,一旦你遇上別人玩套路,無論接受還是反駁,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如果接受,只會讓自己陷入無盡的憋屈之中,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而抨擊對方的理由,又可能給ta藉口,讓關係破裂。

他給出的建議是:你要主動結束這個遊戲。

如果對方向你說出“我就是這樣的人啊,你還想讓我怎麼樣呢?”

你應該回答“我並不想讓你怎麼樣,問題是,你對自己有什麼期望?”

要知道,如果一個人無法給予,只知道索取,你就不能奢望ta會為了你而改變。你應該做的,是提醒ta去審視自我。

我享受這段關係嗎?我們只能這樣每次以不愉快結束嗎?我可不可以相信自己會變得更好?


你要告訴ta,無論如何,你都願意和ta站在一起,面對任何困難。一切創傷都是可以治癒的,問題是,要先給自己改變的機會。

否則,就算贏了每次爭吵又如何?在這樣的內耗型關係裡,每個人都是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