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課堂:設備管理「特別的要求」

精益生產針對設備管理來說,除了普遍設備管理採購、驗收、維修和保養、培訓使用管理等等內容外,還有一些特別要求。

精益課堂:設備管理“特別的要求”

第一、設備佈局

精益管理要求U型佈局,減少操作員移動距離,彈性安排操作人員,從而降低成本。

第二、多能工

一個員工要會兩個以上工位的操作技能。這是彈性安排操作人員的基礎。只有建立多能工培訓體系,完善多能工激勵措施,才能建立真正的精益生產系統,才能真正減少人員,增加生產系統的彈性,降低生產成本。

精益課堂:設備管理“特別的要求”

第三、TPM

要求不僅操作員工參與,還要求各個管理層次參與,全員生產保全。

第四、自働化

只有讓設備具備人的智慧才是真正的精益生產。一旦發生不合格,機器必須要能自動停機,防止繼續生產不合格品。這個在豐田自動織布機上得到的靈感,在豐田發展的近100年曆史種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精益課堂:設備管理“特別的要求”

第五、防錯

設備和工裝都必須儘可能地設計防錯裝置。利用一些機械或者電子原理,在生產設備實施或者測量設備設施上增加一些自動防錯的裝置,徹底杜絕不合格的發生。

第六、更青睞便宜、小型設備

投資高精尖設備不是精益生產的目的。精益生產要求生產的靈活性,具有適應市場訂單快速變化的能力。所以小型的便宜的設備才是精益生產的方向。甚至在豐田汽車發展過程中,老舊設備更發揮出比高精尖設備更高的效率。

精益課堂:設備管理“特別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