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组长的“刻意练习”成长之路

前不久,我和以前毕业的一位同事见了面,他已经是一家千人企业的技术负责人。那时我们毕业时一起入职的单位。两人在一块聊天时,谈起

段经历对他现在工作及成长有帮助。他说是刚毕业三年的基层锻炼,特别三年班组长的经历。

优秀班组长的“刻意练习”成长之路

回想当初,大学生毕业实习一年后,别人都喜欢到股室做办公室技术工作。可他当时性格有些书生气,被留在他所实习的班组继续实习,当时班组缺少能写班组台账的人,他的文化程度高,就让他来做班组长。班组长不是好差事,班组有十四个人,前任就由于干不好扔掉不干了。他却整整做了3年,可硬是把一个班组管理带成非常优秀的班组,受到了上级的表扬。特别是因为成绩比较突出,他被直接提拨为技术室副主任,主任,后来又被单位送去深造,回来后提拨到技术负责人岗位,成为那一批人最早提拨的大学毕业生。问起他详细的情况时,他说锻炼的是那三年班组管理的经验。其实刚开始挺难的,在实习期间,凭他的知识和技术能把班组所有工种的工作单独干下来,但被推到班组长位置上时,他发现不仅是自己要能干活,还要带动其他人。班组长不仅仅是写班组管理台账,还要和其他各部门做好协调关系工作。自己以前在学校只顾学习,根本不会管理别人。在当班组长期间,他要接受各方面分配的任务,做得好不好随时有别人的反馈,自己真是赶鸭子上架。自己要不停琢磨,如何把队伍带好。当时自己也非常头疼,但没灰心,开始努力去尝试去做,也多亏了以前有一位老领导的帮助。那位老领导也是从班组长干起来,给他了很多班组管理的指点,让他少走了许多弯路。他听了领导的指点,再加上和部门其他的有经验班组长聊天,自己悟出了班组管理许多东西,接下来工作开始顺利起来。例如针对上面分配了任务后,他刚开始只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工作,总是不顺。分配工作不再是直接布置给班组的人,而是听一听班组人员的想法,然后把大家的意见汇总起来,多方考虑,形成班组的自己工作方案,结果不仅顺利完成任务,班组成员还都挺高兴。一年一小步,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水平,他终于成长起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优秀班组长的“刻意练习”成长之路

刚好,笔者读了一本书《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它解释了什么是刻意练习?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背后的理论基础,为什么刻意练习这么管用,最后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中。 “所谓天才,是百分之1的天赋和百分之99的汗水铸就的”,很多人都认为“百分之1的天赋”最关键,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其实关键的还是百分之99的汗水,许多天赋并不是天生的,通过刻意练习,潜能是可以练出来的。

结合这位同事的案例,我深受启发。我想说其实优秀的班组长也是要通过刻意练习出来的,这位同事的成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首先我们要树立一个观念,优秀的班组长也不是天生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班组长。人没有经过尝试,怎么就能断言他不成呢。

优秀班组长的“刻意练习”成长之路

第二,不是干三年就能成为优秀的班组长。三年是个什么概念?就是每天练习10小时,3年就是一万小时。但在现场有那么多的班组长,做了时间不只3年,也有10年的,也有中途干不了不干的班组长。为什么呢?背后有很深的原因。《刻意练习》提供了很好的一个思路。刻意练习是聚焦于绩效和表现,以及如何提高绩效和表现,如何提高技能。前面提到的那位同事也是为了把班组带好,自己有心努力,不停地找各种办法去超着好的目标去做,他也是聚焦绩效和表现,刻意去学习和实践做事。

第三,要能适应从舒适期进入到学习期。那位同事已在班组实习过一段时间,工人师傅都很熟,工作任务都能拿得下。现在让他做班组长,就是从技术岗位走上了管理岗位,也是让他从一个舒适期进入了一个学习期。尽管这个过程是环境给予的压力,但是已经进入了。他没有灰心,也没有放弃,调整自己,不断学习,直到自己适应。

优秀班组长的“刻意练习”成长之路

基层班组长不仅要有专业能力,而且要有解决问题能力、目标管理能力、计划与组织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激励能力、教练能力、控制情绪等。这些能力都是要到实践中去锻炼得来的,需要习得而来。在这个学习期,我相信他一定得到了很好的修炼。

第四,最好能有一个好的“导师”。当然他的成长经历也离不开单位老领导的指点,也离不开周围同事给他帮助。这正是《刻意练习》中提到的最好能有一位好的“导师”或“教练”。他与其他班组长相互交流,一起开会,一起为完成部门的任务而去女里,我相信他这也是加入特定的社群。

在企业里有许多优秀的班组长,也能搜集到许多优秀班组长的做法。优秀的班组长虽然所处的行业和经历不同,但我想其实背后的方法可能都类似,那就是刻意去练习。

如果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班组长,来一场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从现在做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