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銀行「低調」布局區塊鏈,首個貿易金融業務落地

與其他國有銀行相比,郵政儲蓄成立時間晚,業務起步也晚。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讓銀行領域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各大銀行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至於如何在未來獲得一席之地,各大銀行都在動腦筋,而且紛紛將目光投向金融高新技術。

在區塊鏈剛剛嶄露頭角的時候,眼光遠,實力強的機構早已下手,這其中包括中國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等,郵政銀行直到2016年,才開始涉足區塊鏈,幸而,郵政儲蓄找對了合作伙伴,步子也並不慢。99top交易所(www.99.top),數字貨幣交易。

郵政銀行“低調”佈局區塊鏈,首個貿易金融業務落地

就在18年9月,郵政儲蓄進行了區塊鏈業務內部試運行,隨後順利完成了首筆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福費廷跨行交易,這標誌著,郵政儲蓄銀行區塊鏈+貿易金融業務順利落地。

首先,為大家科普一下福費廷,簡單來說,福費廷就是出口商將應收遠期票據轉讓給買斷行,以提前獲取現金的過程。

郵政儲蓄U鏈獲專業認可

郵政儲蓄此次推出的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臺,也被稱為U鏈平臺,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該金融業務交易平臺,集合了智慧、便捷、安全等優點,為此,中國金融科技創新聯盟、清華經濟管理學院區塊鏈金融研究中心,聯合為郵政儲蓄的全新業務頒發了“區塊鏈應用創新優秀案例獎”。

郵政銀行“低調”佈局區塊鏈,首個貿易金融業務落地

U鏈平臺業務升級

此次,與郵政銀行合作完成貿易金融業務升級的科技組織是Linux基金會。採用下超級賬本架構區塊鏈技術,打造優質交易平臺,該平臺共有以下幾大核心功能:

1. 跨行國內信用證全流程鏈上交易;

2. 國內信用證貿易金融資產信息撮合;

3. 資產交易和業務流程管理

此外,U鏈上,貿易金融業務操作優勢更加明顯。區塊鏈技術信息透明、共享的特徵,銀行實現鏈上信息隨時提取,優化信息協同流程,多維度提升業務處理效率。此外,分佈式賬本技術和加密技術的應用,保證信息安全、客觀,有效增強交易主體互信,降低信用風險。

郵政銀行“低調”佈局區塊鏈,首個貿易金融業務落地

郵政儲蓄銀行區塊鏈佈局

與各大銀行一樣,郵政銀行很清楚,未來發展機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金融科技優勢,這也是郵政銀行瞄準區塊鏈、移動支付、人工智能的原因。

現在郵政銀行已經在構思,如何構建自己的區塊鏈生態體系。

在2016年,郵政儲蓄銀行就與IBM合作,採用超級賬本構架,構建資產託管系統。此前,託管系統面臨的問題已然十分明顯,託管業務流程複雜,資產委託方、資產管理方、資產託管方等多方參與,各方存在信息壁壘,多方信用核實重複繁瑣。

正是看到了這一問題,郵政儲蓄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信息多方實時共享,免去了重複信用校驗過程,提高信用在各機構流轉效率。業務環節節省了60%-80%的時間。

不只是郵政儲蓄銀行,各大銀行都已經對“區塊鏈”下手,根據各自面臨的主營業務不同,區塊鏈具體應用場景不同。如果未來各大銀行能夠在技術應用上互通有無,必然會促進整個銀行領域的全面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