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老闆認錯

  我們的職業成長離不開老闆的信任和支持,因此處理好自身與老闆的關係至關重要。工作中出了問題,該如何向老闆認錯?幾點注意事項,與新入職場的朋友交流。

一、考慮老闆要什麼

  “人所欲施與人”,這是溝通的白金法則。工作中出了問題,作為下屬設身處地、心理換位替老闆著想,老闆想要什麼?自然是改進——解決當下問題且以後不再犯。而改進的前提則是我們對所犯錯誤有深刻的認識。因此,要清楚自己所犯錯誤對團隊造成的負面影響。

二、有關問題認識

  一句忠告送新入職場的朋友們,“成天解釋總捱罵,敢於認錯少被批。” 態度決定一切。主動承認錯誤,意味著我們思想要求進步。這是老闆最先關注的。有人會講:“老闆張嘴就是要結果。認錯也捱罵呀!” 這恐怕是認錯沒認到點上。看看別人的認錯態度吧。一位銀行網點業務負責人曾跟我講:“那個櫃員出錯後哭著第一句話就是,‘主任,會不會因為我的錯,咱們網點就成D(績效考核排名)了?’我當時覺得這孩子我已經不忍再說他了。”

  有時下屬所犯錯誤造成的負面影響下屬本身已無力挽回,只能由主管來力挽狂瀾。這時下屬更需痛定思痛,深刻檢討。而不是說一些“錯誤已經發生,領導您看著辦吧,要不我辭職”之類缺少責任和擔當的話。

  曾經老闆批評我所在人力資源部工作中的問題,我乾脆與老闆一起罵人力資源部的工作,甚至比老闆罵得更狠——“簡直一無是處”。老闆見我如此態度,反而替我開脫:“也不能說全是人力資源部的事”。與朋友聊到此事,朋友開玩笑說:“會不會是老闆一看,好傢伙雲青這是打算撂挑子啊!這爛攤子稀碎稀碎的我咋整,趕緊圓一下!太厚黑了!”這裡我想說的是效果比道理更重要。人在有情緒的時候,是不講道理的。而一個人有情緒,必然是內心有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此刻,老闆最想看到的是下屬的誠懇。妥善處理好老闆的心情,我們才好聚焦隨後問題的解決。

三、有關工作改進

  業績不佳會涉及兩方面因素。一是客觀因素,二是主觀因素。

  前者客觀因素,比如制度是否明確,流程是否清晰,標準是否得當,資源是否充分,支持與配合是否到位等。如果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需主動向老闆建議諫言。資源,是搶來的!爭取資源,若能給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時,資源就不是成本,而成了投資。

  後者主觀因素,又分態度和技能。態度上首先考慮自己的態度是否積極主動,體現責任擔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時間特別緊、任務特別重關鍵時刻的不眠不休體現我們的職業素養。技能上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妥當。工作進取,需不斷地追問自己,還能改進麼?還能改進麼?效率還能提升嗎?成本還能降低嗎?HR圈內一位朋友在面試結束前必問應聘人員的一句話是:“請問××先生(女士),你們公司這個職位做得不錯的還有誰呀?”招聘做到獵頭的水準,為這份用心點贊!

  問題的解決分兩方面,一是當下問題的處理,二是以後不再犯。

【案例】

  航班餐飲服務時,一對年輕人的座椅靠背角度影響到了後排的老人用餐。老人憤怒地拍擊椅背以示抗議。一名乘務員看到了這一幕,便態度強硬地要求這對年輕人將椅背調直讓後排的老人可以有足夠空間用餐。其惡劣的態度引起了年輕旅客的不滿,而該乘務員認為自己在照顧老人並沒有做錯,故而起了爭執。經乘務長批評指正後認錯到自身錯誤:“姐,就像您說的,我並沒有考慮的十分周全,只是站在旁觀者角度上去處理問題,而不是站在一個乘務員的角度去看。另外,我並沒有控制自己的情緒,看到老人氣憤地拍打椅背而年輕人無動於衷後便說了一些帶著情緒的話讓客人產生敵意。在這件事情上我真的很不專業。作為一名合格的乘務員,我應該在老人家感覺到空間狹窄而拍打前排椅背之前就善意的提示前面的年輕人,這樣也許就可以避免這次的爭執。隨後選擇了主動承擔:“站在他們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下,作為一個乘務員我說話帶著情緒確實讓人難以接受。都是年輕人,我想我去真誠地道歉,他們應該可以理解我。如果不能,我會為我的行為付出代價……您若給我判定乘務日誌不合格我也能接受。”這種擔當讓乘務長倍感欣慰,也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最後補充一點,下屬犯錯,務必第一時間向主管反饋。千萬不要抱僥倖心理而隱情不報。否則,事態發展極有可能會錯過問題解決的最佳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