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溼眼眶:甲午戰爭你不知的幾個細節,定遠艦主炮僅有3發炮彈

田夫子/文

1894年的甲午黃海海戰,北洋艦隊先後沉沒軍艦5艘,合計9196噸,約戰北洋艦隊總噸數的四分之一多。其他各艦也均程度不同的遭受創傷。日本聯合艦隊5艘軍艦受重傷,但未沉一艘。人員傷亡,北洋水師,也遠超日本海軍,可以說是慘敗,許多人因此指責丁汝昌,艦船數量、總噸位數相差不大,戰績卻天差地遠。但是指責的人,並不知道這樣幾個細節:

淚溼眼眶:甲午戰爭你不知的幾個細節,定遠艦主炮僅有3發炮彈

一、北洋艦隊嚴重缺煤,尤其是優質煤。

因為北洋艦隊的軍艦,都是靠煤來作為能源,因此煤是可謂是軍艦的血液,無煤不行,更別說打仗了。但是在戰爭之前,北洋艦隊的燃煤供應出了嚴重的問題。

丁汝昌說開始的時候,他得到的煤炭“噸數頗足”;後來,發現“稍有欠缺”。不久,他得到報告,有的時候應得287噸煤,過磅以後發現少了10多噸;有的時候應得進口煤60噸,過磅時候發現少了4噸;有的時候應該給“定遠”艦5噸煤,拿到手只有3噸煤。

淚溼眼眶:甲午戰爭你不知的幾個細節,定遠艦主炮僅有3發炮彈

煤數不足只是一個問題,還有以次充好的問題,甲午首戰豐島海戰後,丁汝昌忍無可忍地指出:所運之煤“煤屑散碎,煙重灰多,難壯氣力,兼礙鍋爐。雖在常時,以供兵輪且不堪用,況行軍備戰之時乎?”就是這樣缺斤少兩 ,質量下乘的煤,開戰前還不送了,煤礦局說是因為路途遙遠,“起卸不無吃虧”,乾脆就不送了。

9月17日黃海大戰時,北洋水師就是燃燒著數量不足的散碎之煤駛向與日軍決戰的戰場,本來航速就不及日本的北洋艦隊,更是被拖累的如老牛慢車。

淚溼眼眶:甲午戰爭你不知的幾個細節,定遠艦主炮僅有3發炮彈

二、北洋艦隊嚴重缺炮彈

北洋艦隊嚴重缺炮彈,大戰之前,“定遠”和“鎮遠”兩艘主炮的戰時用彈僅存3枚,唯練習彈“庫藏尚豐”。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勇猛作戰,在最後多處中彈,仍然駕艦想去撞沉吉野艦,寫下了甲午海戰悲壯的一幕。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黃海海戰持續了5個多小時,致遠號只激戰了一個多小時,就沒有炮彈了,致遠號去撞吉野,恐怕也有這個原因。

據北洋海軍總教習、德國人漢納根在黃海海戰後的報告,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在戰前只補充了55顆國產普通“開花彈”,平均一門炮頂多分得十幾枚。在海戰中,僅一個半小時這類炮彈就打光了。剩餘的3個多小時裡,“定遠”艦的305毫米巨炮只能發射根本不會爆炸的“實心彈”

淚溼眼眶:甲午戰爭你不知的幾個細節,定遠艦主炮僅有3發炮彈

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主力艦的主炮在絕大部分時間內,一直在用練習彈與敵艦作戰。在海戰最後階段,北洋水師連練習彈都告罄,只能相機撤退。我們看一下日本的艦隊,日本“吉野”艦至海戰結束時還剩餘120毫米和150毫米炮彈1251發,各種機關炮彈6095發。

炮彈不足已經足以致命,而更可怕的是,就是這樣的炮彈還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後續補充彈藥,或者與火炮口徑不符,棄之無用;或者質量太差,彈身佈滿小孔,炮彈未出炮口即炸膛……,這也就是大家在電影裡面看到的北洋艦隊的官兵不停用銼刀修銼炮彈的原因。

以這樣的炮彈,甲午海戰中沒有直接擊沉一艘日本軍艦也就可以理解了。

淚溼眼眶:甲午戰爭你不知的幾個細節,定遠艦主炮僅有3發炮彈

三、北洋艦隊嚴重缺速射炮

在黃海海戰中,日本艦隊裝備大型速射炮71門,小型速射炮154門;而北洋水師僅有大型速射炮2門,小型速射炮130門。與敵相比,大型速射炮遠遜於敵。在10分鐘內發射彈藥,中日之比是33:185。唐德剛先生在《從晚清到民國》裡的記載:日艦平均一分鐘發射顆炮彈,而北洋水師平均5分鐘發射一顆,戰果不問而知。

淚溼眼眶:甲午戰爭你不知的幾個細節,定遠艦主炮僅有3發炮彈

據統計,日軍裝備的150毫米口徑速射炮每分鐘可5發至6發,而北洋艦隊同口徑之剛性炮架的後裝炮每分鐘才1發。日本艦隊的速射炮“所發炮彈相當於清艦隊同一口徑火炮3~6倍”。

以這樣的裝備,就算是戰神附體,也難以打贏,何況北洋艦隊還有其他的問題。比如戰艦老化,被擊沉的“超勇”“揚威”均為1881年(光緒七年)下水的陳舊兵艦,艦齡已達13年。且“艦中隔壁,俱為木造,施以油漆,粉飾外觀”。這兩艘戰艦,老朽陳舊,速度遲緩,炮火不濟,防禦力極弱。自然是不堪一戰,一擊就沉。而日本的艦船多為新艦,雖然許多噸位不大,但是船速既快,防禦又好,日艦“比睿”號也曾受到北洋艦隊的圍攻,結果雖受重創,卻安然闖出重圍。

昨天我寫了《丁汝昌》一文,許多讀者反問我,難道丁汝昌不該治罪,他斷送了中國的北洋艦隊,看了這篇文章,請你捫心自問,換做是你,你能打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