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戰國時期的玉龍數量之多、造型之美、雕琢之精,可謂歷代之冠,是古代玉龍製作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期。由於玉料的珍貴,玉作都不外乎隨形選料或者隨料選形,所以在形制上幾無一定之規,呈現“玉龍百態”,但其形制依然有規律可尋。根據考古發掘和調查,以及徵集的玉龍造型形態,戰國玉龍大體可分為兩大類型:複合型龍和單個型龍。

複合型龍,多由兩條或更多玉龍組合為一器。可分為雙龍交纏式和雙龍並體式(圖1)。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1-1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圖1-2

單個型龍,即主體為單獨的一條龍,一般呈扁平體,亦有圓雕而為作扁圓柱體者,多為波浪式扭曲,龍尾有時飾以鳳首,龍身時有螭、鳳鳥等動物形附加裝飾,多以繁密規整的谷紋、雲紋等表現龍鱗。單個型玉龍在戰國時期最為常見,根據造型之不同,大致又可分為四式:

一式,形體彎曲呈“S”狀,軀幹多作1—2個顯著彎轉(圖2-1)。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圖2-1

二式,形體彎曲呈“W”或“M”狀,軀幹多作3或更多個顯著彎轉(圖2-2)。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圖2-2

三式,蜷體狀(圖2-3)。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圖2-3

四式,整體呈曲棒狀(圖2-4)。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圖2-4

一式、二式玉龍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三式、四式比較少見。

既然戰國“玉龍百態”,那麼如何甄別?可從其形制、紋飾的演變蹤跡上,驗證其所特有的時代特徵。依據大量已發表的考古資料,戰國玉龍的形制、紋飾的演變過程大約為:

(一)造型的演變過程:從簡單到繁複。具體表現為:

1、龍之軀幹由肥碩較短逐漸演變為瘦長(短向長髮展)。比較而言:早期的玉龍肥而短,後期的玉龍瘦而長(圖3)。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圖3

2、整器的縱向寬度趨於增加(窄向寬演變)。比較而言:早期的玉龍由稍作彎曲,後期的玉龍逐漸演變為顯著彎曲;早期的彎轉個數少、彎轉程度輕,後期的彎轉個數不斷增多,彎轉之程度亦增大(圖4);戰國中期以後,拱起腹部兩側的頭與尾開始呈均衡對稱狀。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圖4

3、戰國時期盛行“造型鏤空”,玉龍鏤空的部位不斷增多(圖4)。

4、龍首的演變:龍首後最初無角,以捲雲紋表現的耳部;其後發展為呈鈍尖狀的龍角;戰國中期開始,改以飾有弦紋的凸脊表現龍角(圖5)。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圖5

(二)紋飾的演變過程:從繁複到簡單(從具象到抽象)。具體表現為:

1、雲谷相雜紋的演變。由具象化的虺龍紋解體演化的雲谷相雜紋,到春秋晚期開始流行,戰國時期廣泛應用。雲谷相雜紋分為浮雕雲谷相雜紋和線刻雲谷相雜紋兩種(圖6)。浮雕雲谷相雜紋盛行於春秋晚期和戰國早期,線刻雲谷相雜紋由玉工簡化雲谷相雜紋而來,盛行於戰國中期及以後。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圖6-1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圖6-2

2、谷紋的演變。谷紋是從雲谷相雜紋獨立出來的紋飾題材,盛行於戰國中晚期。谷紋也分為浮雕谷紋和線刻古紋兩種形式(圖7)。谷紋的特點是:大多以整齊的形態裝飾器面。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圖7-1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圖7-2

3、蒲紋的演變。蒲紋又由谷紋的製作工序中簡化而來,流行於戰國晚期至西漢。蒲紋分為六角蒲紋和蒲谷相疊紋兩種紋飾(圖8)。蒲紋的特點是由三對平行線條交織而成,整齊規範。

解析:戰國時期經典玉龍!

圖8

4、戰國玉龍紋飾最初以雲紋、谷紋、變形“S”紋、繩紋、弦紋、螭紋、網格紋表現,有的光素無紋。比較而言:早期紋飾比較稀疏,佈局不甚規矩;中期後紋飾佈局繁密,十分規矩。

鑑賞實踐中,如果出現型制錯亂,如:早期瘦長多彎曲、晚期肥碩帶龍角等;或者出現紋飾錯位,如:早期出現蒲谷紋、晚期器上雕雲谷等,都是需要謹慎琢磨的器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