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讓生活變得有意義,同樣也使我們變得忘本或者膚淺

前一段出差,要經過北京轉車,恰好那天是七夕,晚上到達北京以後,一直從下午八點到第二天凌晨兩點,我竟是沒有找到一家賓館價格低於700元,北京的賓館平時在400左右,這下基本翻了一倍。是什麼讓賓館的價格暴漲?是賓館還是我們自己?是儀式感在作祟。

儀式感讓生活變得有意義,同樣也使我們變得忘本或者膚淺

什麼是儀式感?儀式感則是日常生活中不能稱之為儀式但也已讓讓我們浪費人力財力去重重的塗抹某些虛擬的東西的一種行為。直白的說就是脫褲子放屁一般,再召集一大群人來慶祝這個脫褲子放屁的行為,讓放屁這個簡單的行為變得更加有意義。

儀式感讓生活變得有意義,同樣也使我們變得忘本或者膚淺

一些時候,儀式感會增加生活的情趣,讓我們知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近些年在我們國家最火的節日莫過於聖誕節和西方情人節,這些節日甚至超過了我們自己的節日。在我的大學時期,西方情人節開始有愈演愈烈的,最早的情人節男性朋友只是會在當天發條短信或者飛信祝福,在情侶吃飯的時候,男性朋友會送給女朋友一朵玫瑰或者幾朵 ,每種送法都代表不一樣的意義,結論是,只要送了玫瑰,女朋友就會很高興,這種簡單的儀式感就不錯,既增加了感情,同時兩個人的財力消耗也不太大。

儀式感讓生活變得有意義,同樣也使我們變得忘本或者膚淺

可是,沒過幾年,我們已經把西方情人節當成了必須過的超級節日,商家打著情人節的旗號開始促銷,各種酒店也開始花心思促銷房間,某寶也開始在情人節前夕甩賣成人用品。如果當天沒有去商場購物送禮物,晚上再找個有情調的飯店共進晚餐,在共度一個春宵好像就對不起這個節日一般,本來一個挺不錯的節日就鍍上了一層厚厚的商業銅臭。

儀式感讓生活變得有意義,同樣也使我們變得忘本或者膚淺

生活需要點儀式感,比如,在結婚紀念日或者情人節,我們可以送一束花或者共進一次有意義的晚餐,聊一聊曾經的故事,回味一下曾經的甜蜜或者曾經的人或事就很有意義。其實,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對方在節日前的一段時間,一個親吻,或者親手為對方做一個手工品或者畫一幅畫,這些能表達對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但是如果把這些簡單的儀式感和商業聯繫起來後,這種儀式感真的就沒必要了,真的猶如脫褲子放屁了。

儀式感讓生活變得有意義,同樣也使我們變得忘本或者膚淺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對於土豪來說,可能他們更喜歡儀式感,畢竟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喜歡的點個贊,不喜歡的你也讀完了。嘻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