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天天總拿道德說事的人,往往是在為自己作惡做準備?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藝術就是謊言


人活在世間,都追求幸福快樂,希望多賺錢養家和孝敬父母,很正常。因此,從小努力學習,工作後也競競業業,對孩子也望子成龍。但是,人成才雖難,只要有一定智商,經過努力可以達到一定高度的。但是人的德性如果成型了,終生很難改變,所以中小學加強德育教育太重要!人的世界觀決定了人的一生走向,什麼人都要堅定不移的愛國家,愛社會,愛民族!這是不可動搖的真理!


jizhuzhang


我贊成提問者的說法,我認為是對的。因為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自己知道就行了,用不著掛在嘴上。經常拿道德束捆綁別人的人,經常滿嘴道德的人,一定別有用心。約束人們的行為,有法律就足夠J。


用戶7679019264849


這個非常正確,就如好人從來不自己宣揚自己是好人,從來不自己歌頌自己。但壞人就恰恰相反,他們不遺餘力的把自己塑造成道德楷模,歌頌自己的豐功偉績。


東郭無戈


傳揚道德就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內心的邪念,不是用來約束別人的工具,道德雖然是法律的基礎但畢竟不是法律,用道德約束別人的本身就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也就是道德可以弘揚不可以當成工具去約束或者限制別人。

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也是用於律己並不是律他,法律才是律他的工具。一個人沒有道德就是缺德,缺德的人雖然不違法,但是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或許比違法犯罪還要大。人們如果缺失道德觀念,人與人之間就不會再有良性互動,一切事物都充斥著最原始的野蠻和邪念。

但是整天用道德說事的人也有本身就是缺德的人,往往把道德用在不該用的地方或者當成攻擊對方的工具。比如某些人為滿足一己私利用道德要求別人無私奉獻,或者明明自己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罵別人缺德的人,還有些人假借道德之名惡意煽動是非等等,都是不道德的行為,對這類人不值得提倡。


皓月出雲瞰天下


缺什麼需要什麼。

一日國王對阿凡提說我需要“真理”,阿凡提不加思索地答道,我需要“錢”。國王搖著頭又說,真理多好啊,你這是窮人思維,阿凡提又答道,你和我一樣缺什麼需要什麼。

在當下現實社會中,有一群人整天坐在臺上大談道德觀,而且聲嘶力竭要求坐在臺下的人,務必做到與上面保持一致。

吼了幾年或十幾年,一天人們在電視中發現,他們坐在了法庭的被告席上,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要求給予一次機會重新做人。

曾有一個權貴之後,她本人也是一個大公司的領導,經常高調宣揚她所謂的正能量,要求給全國人民建立“道德檔案”。而她自己卻過著奢華的生活,時不時地穿著名牌服飾招搖過市,也許她的一件上衣或手腕的名牌手錶,就值貧困地區一個人幾年或十幾年的收入。

當貧困地區人們整天吃著土豆和著鹹菜下飯,幾年難得洗一次澡的人群,如若他們得知要給自己建立高尚的“道德檔案”,或許也會學著阿凡提的口氣答道,缺——什——麼——需——要——什——麼。


子三君


我贊成這個觀點!

每天都講道德的人,一般都是道德的破壞者,實際上講道德的人是最不道德的人,因為它們自己講的,是為了讓別人去遵守的,而自己想破就破,一切隨自己的利益方向而動。講道德者一般不是道德的踐行者,踐行者往往不是滿口仁義道德的人。

利益是正三角形,越往上,人越少,獲利越多;道德是倒三角形,越往上講的人去越多。因為維護既得利益最好的辦法,就是講道德。現代的不夠用,拿傳統的;中國的不夠用,拿外國的;人類的不夠用,拿神仙們的。

既得利益者(吃飽的獅子)天天講道德,為的是保住它們的貪婪,保住它們的花天酒地,有情可原!有很多窮掉渣的,你們天天講道德,天天講奉獻,這是什麼藝術?


飛龍論道


非常贊同,典型的弄著道德當它們的遮羞布,滿嘴的仁義道德,心裡骯髒的很,一個真正清廉的人,通常是,實事求是,而不是拿著道德說事的人。


天山桐姥1


正常的人類道德規範,現代社會的說法是指個人品德修養,我尊重尊敬品德修養好的人,也期望人們為了得到他人的尊敬尊重做好自己。

但是,道德規範只是內心思想,人們並不一定會付諸行動。即便是付諸行動,也未必對他人造成傷害。如果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現代社會有清晰細緻的法律與各種條例。

孔子的道德規範如果僅僅是作為個人性質的理論,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用以約束他人,誰應該是執行者?誰又應該是評判者?誰敢自認聖人凌架道德之上?

即便是的確品德高尚的人,也不敢自認聖人吧。那麼,這些道德規範在什麼情況下會起作用?

歷史告訴我們,都是一些平凡人用這些道德規範約束他人,包括後來出現的浸豬籠,真正的聖人只是寫文章。

聖人只是寫文章,文章很奇妙,可是無法剝離文章產生的社會作用。

天天總拿道德說事,未必準備行惡,也許只是囉嗦,或者好為人師,但自以為可以執掌道德權柄,至少是非常僭越的。


紅金01


就論"道德”二字,道德是本來從平衡線上起跑的交點,誰歪邪就走出了道德底線,不論官職大小,談吐多華麗,多美妙動聽,世人聽知任知,那都是在他的束縛中想生存,想平平安安渡過美好的一身,古代的官老爺外出騎馬,有馬鞍自己不上,還要下人爬在地上,老爺踩著下人後背在上馬鞍,老爺得意地:"我這下人最聽話。"這也叫道德的起用,還有地坯流氓,在大街上狂人無法,叫器:"什麼法不法的,我就是法!",這種人就用"道德"二字建告自己,的所作所為,為自已作威作福數立統治自己的權利,老百姓從屈辱中能走出來反對的人,地坯流氓就說:"反了,抗拒收費。"不道德的,道德詞看誰人用,一般老百姓用會互相尊重些,切切相反的官人用,土話說,就要你無所事事都要聽他(她)們的,這就是道德的用託詞。


好哥204531506


天天談錢的人說明他沒錢,馬雲就說我對錢沒概念,只是對🌸花錢很有想法!而天天總拿德說事人只說明他其實無德,但並不足以說明他在為惡做準備!社會上最懂法律的是什麼人呢?一是執行法律的人,二是準備犯罪的人,所以提問者只說對了一半!我們普通人,事實上無需去深究法律,因為根本用不著。道德也是一樣!


所以老子講: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真正有德之人不會把德掛在嘴邊,而是用自己的行為去引導他人。而無德之人則喜歡處處彰顯自己,用德評價他人,其實是無德之人!

儒家為什麼喜歡用道德去律他去約束他人呢?

一是因為社會上的人大多德行不足,所以要提倡。二是儒家提倡的道德對於當時社會的作用等同今天社會上的法律。違反道德不管是在廟堂之高還是鄉野農村都是要接受懲罰的,不是像今天一樣只是簡單的受到訓誡。今天社會只是把懲戒這一功能剝離出來完全交給了法律,但道德對人內心的教化作用依然存在!

換句話說我們今天不能把儒家治國思想簡單的看做是人治,而沒有法制,這是不符合歷史的,也是對孔孟思想的極大誤解!中國幾千年的社會治理,從來都是德治與法治兩條腿走路,純粹的德治或者法治都是走極端,既不符合人性,更不符合中華文化薰陶幾千年的中國社會🇨🇳!陰陽相生相剋,事物對立統一,如是而已!

如何看待用道德律己勝於法律

法律是守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主要是約束人們的行為,等同於儒家思想裡的禮。而道德則既約束人們思想也約束人們的行為,等同於儒家思想裡的仁和義。也就是說用道德律己勝於法律,下面這張圖是最好的證明!



如何看待用道德律人壞過私刑

今天的社會通常說的是做一個“守法公民”這是底線,而做一個“有道德”的公民則是希望並非必須。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人只要守法即可,並不要求有道德。那麼你用道德去約束一個人從規則上講就是錯的,因為人可以不講道德。既然如此,道德對於人來說與私刑之於壞人就無甚區別了,都是“違規”的。而道德的要求往往勝過私刑的要求,故而說用道德律人壞過私刑!

當然,在中國🇨🇳雖然守法只是底線,但道德從來都是社會中人必不可少的,可以這樣講只講法律不講道德的人在中國必然寸步難行,這是文化屬性決定的!也就是說用道德律人壞過私邢的說法是走極端,並不適用於我們的文化,去西方生活倒是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