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兄弟先後成爲「瓷娃娃」,活動範圍只有2米,不敢輕易上下樓


脆骨病是成骨不全症的俗稱,也被稱為“玻璃娃娃”或是“瓷娃娃”症,為先天性發育障礙。俞恆和俞居騏兩兄弟就是這種病的受害者,他們一個10歲一個3歲,年齡雖然不同,但是發病時間都在2歲那年。這種病的發病率在萬分之三左右,因為患上這種罕見的脆骨病,兄弟倆無法承受輕微的碰撞,大腿、胳膊骨折無數次,骨骼嚴重畸形,如今只能蝸居在一張 1.5 米寬的床上,活動範圍不超過2米。

圖為“躺著的全家福”,這是俞義興一家第一張特殊的全家福,因為大寶不能坐立,一家人躺在床上完成的。

圖為每次輾轉天津,俞義興都得租來麵包車,將孩子們安置在後座貨品區域。一路上得花上20多個小時,一趟近萬元的車費,佔了一家人不小的開支。

福州閩侯縣甘蔗鎮,月租金 850 元的房子裡,住著一家四口。年近四十的夫妻倆俞義興和林賽金,面對床上躺著的兩個孩子,一籌莫展。這種發病率約 10 萬分之 3 的罕見骨病,竟讓他們的兩個孩子都碰上了。因為不能出門,大部分時間兄弟倆都只能呆在床上一起玩,弟弟經常照顧病重的哥哥,與哥哥分享美食。

老舊的木板床上,擺著各式各樣的玩具和散落的舊照片,10 歲的俞恆靠裡躺著,話很少;3 歲的俞居騏則好動得多,尤其他的小腿上還固定著繃帶。

圖為孩子數不清的骨折次數,讓俞義興一家輾輾無數的醫院。前幾天,俞居騏吵鬧著要下樓玩,父親俞義興拗不過小兒子,於是將他小心翼翼地從床上捧起,輕輕地放入嬰兒車中,準備下樓。

圖為從樓上到樓下的簡短距離,俞義興一家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給孩子再次造成骨折。看著弟弟下去玩,俞恆只是沉默。他現在只能躺在床上,動動手掌和腳趾。他的身高還不如弟弟,只有 90 釐米。

一切準備就緒,俞義興帶俞居騏下樓。可就在電梯裡,鄰居不經意間碰到了下俞居騏的小腿,緊接著熟悉的一聲聲響,伴隨的是俞居騏撕心裂肺的哭聲。小兒子的小腿,又骨折了。圖為未滿四周歲的老二俞居騏身上卻滿是傷痕。

圖為為了能安全搬運兩個孩子,俞義興自制木板擔架。那時俞義興剛到福州做裝修工人,結識妻子,婚後不久,有了大兒子俞恆。俞恆 2 週歲前,跟別的小孩一樣健康活潑,公園、遊樂場留下了一家三口最幸福最開心的回憶。

圖為從樓上到樓下的簡短距離,俞義興一家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給孩子再次造成骨折。“送到醫院包紮,幾天就恢復了,但沒過幾天,其他地方又骨折了。”俞義興發現,俞恆不是普通的骨折,是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病。

圖為兩個孩子沒辦法上學,媽媽在家教兄弟倆識字。醫生診斷,俞恆的骨骼異常易脆,是成骨不全症,是一種罕見遺傳性骨疾病,發病率約 10 萬分之 3。為了生個健康孩子,在懷二胎前,俞義興夫妻倆特地做了染色體檢查,檢查結果雙方都沒問題,於是在2013年俞居騏出生了。然而,上天沒有眷顧這個不幸的家庭,脆骨病在俞居騏 2週歲的時候也發作了。此後的一年多,俞居騏右腿股骨反覆骨折 5 次,全家人的精神幾近崩潰。


從那次起,俞恆的尺骨、肱骨、股骨開始反覆骨折,8 年裡兩條大腿、兩隻胳膊骨折過無數次,接骨固定了無數次,每次骨折俞恆都哭得撕心裂肺。為了避免俞恆過多地發生骨折,俞義興夫妻倆決定將他安置在床上。然而這卻導致俞恆缺乏鍛鍊,8 年來全身肌肉不斷痿縮,手腳曾經骨折過的地方開始變形、彎曲。

俞恆和俞居騏每天的活動範圍只限在兩張1.5米寬的老舊木板床上,稍微一碰,就會引發骨折。十多年來,俞義興夫妻倆為了給孩子們治病,放棄了原先的工作,如今負債累累。圖為回憶起孩子經歷的種種,媽媽忍不住落下了淚水。

圖為簡單的擦拭也需要媽媽的手輕得像撫摸。日常生活是夫妻倆寸步不離地守著兩個孩子:在家裡洗澡,把孩子放在一個大盆裡,沖水、擦拭,動作柔和得像撫摸,卻還是可能讓孩子痛苦得嚎啕大哭。8 年來,俞義興夫妻倆為了給兩個孩子治好脆骨病,輾轉福州、天津兩地求醫,放棄了原先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