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曾經滄海,天道酬勤——獻給鄭在成

羽毛球:曾經滄海,天道酬勤——獻給鄭在成

在文體屆,有句俗話可以很詳盡地形容一個人的天賦:

“祖師爺賞飯!”

影視屆,比如陳佩斯之於喜劇,嚴順開之於小人物,侯天來之於反派……

而在羽毛球屆,祖師爺賞飯的人才新世紀以來更盛:

單打有陶菲克,林丹,鮑春來……

雙打則更多,吳俊明,西吉特,古健傑,塞提亞萬和李龍大等等……

鄭在成不算天才。

身為韓國男兒,要吃羽毛球這口飯,170cm是一個門檻,從這個角度看,祖師爺甚至連飯碗都沒有給他。

但是他自己卻把羽毛球這碗飯端起來,還吃得不錯。

不是天才,甚至還有相對弱勢的地方,那就需要靠加倍的刻苦來彌補。

這道理說來容易,做到的卻鳳毛麟角。

鄭在成算一個。

羽毛球:曾經滄海,天道酬勤——獻給鄭在成

勤勉,在天才面前,往往只是個可有可無罷了。

還記得04年前鄭在成剛剛成名不久,搭檔還是李在珍,典型的韓國大叔長相,一臉憨厚像,打球要多中規中矩就多中規中矩。

上面提到的西吉特與他和李在珍兩廂遭遇,雙方你來我往,他接鄭在成的殺球玩似的。

那時鄭“大叔”的殺球是真的弱,身材又限制了拿點,韓國隊的風格又強調身體素質,重板從來只講力量不講角度。淪為西吉特表演的背景,情理之中。

後來鄭在成和韓國最好的天才李龍大搭檔,後者靈動的分球和帥氣的面容更襯托出鄭在成幹苦力的形象,直到2012年的全英,這對組合才開始有意識的讓李龍大多在後場突擊,這之前的6年,鄭在成這三個字就是後場的代稱。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身高不夠,手感一般,又沒有靈光乍現的時刻,這樣一個運動員,卻成為那6年間所有男雙對手的夢魘。

風雲再強橫,也有接近一個賽季的五連敗,因為鄭在成,蔡贇和傅海峰連全滿貫終究差著一個亞運會;

鑽石天馬行空,也害怕和鄭在成連扛三局,第三局鄭大叔在場上依舊“磐石無轉移”,而古陳只能被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限制在地面苦鬥。

還有泡沫,馬亨,郭振東,徐晨……誰也不想遇到他們,他們怕李龍大中半場的靈光乍現,怕鄭大叔後場的那一拍石破天驚,而最怕的還是兩個人在防守中的堅韌不拔。

“這樣的敵人,便是贏了,己方怕也已是油盡燈枯!”

羽毛球:曾經滄海,天道酬勤——獻給鄭在成

鄭大叔職業生涯說不上完美。

沒有大賽冠軍算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2008年躊躇滿志衝擊自己的第一次奧運,結果夢想遭遇了母親的病,忠孝兩廂煎熬,加之第一輪便遇到拉斯姆森視死如歸般的搏命,最終相差一線,抱憾出局。

2009年一路殺進決賽,這是大叔離冠軍最近的一次,兩分!就兩分!第三局打到了25平時的緊張激烈,而最終卻只能一句“時也命也”了結。

10年世錦賽與鑽石狹路相逢,鮮有敗績的大叔卻被處在第二春的古陳地表最強男雙的氣勢說所卷。緊接著亞運會雖然雙殺風雲,但在半決賽棋差一招,塞提亞萬和基多印尼打法可謂“拾木做劍”,那一場他們將技術和角度優勢發揮到了極詣。

11年再輸給風雲;

12年,當鄭大叔準備再戰奧運之時,卻不幸受傷,錯過5月份在武漢的湯姆斯杯。在奧運會上的半決賽,又是半決賽,輸給了之前還是鮮有敗績的泡沫。在李龍大放掉最後一顆球的那一刻,我感到了大叔哀默大過心死的。這樣的心緒甚至經過了一天的時間,也未見絲毫平復,接下來的3,4名決賽他和李龍大開場還處於懵逼狀態,被KKK一個表演性的收吊得手,我現在依舊印象深刻。

羽毛球:曾經滄海,天道酬勤——獻給鄭在成

誠然,一個運動員可以通過冠軍來佐證自己的偉大。

但,同樣,有些偉大並不需要冠軍證明!

皮特蓋得,李宗偉,沒有世界冠軍,但是他們對於羽毛球這項運動的偉大不言而喻。

鄭大叔那雙彈簧腿,苦練出的攻城錘般的殺球,還有韓國羽球史歷史上數一數二的防守,哪怕是那個被詬病像機器人一樣標準無趣的“殺改吊”技術動作,無不詮釋著“努力”“勤奮”“熱血”“專注”這些字眼對於羽毛球乃至所有運動的珍貴!

羽毛球:曾經滄海,天道酬勤——獻給鄭在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